突围区划建“大区”
行政区域管理体制不变,创新机制,非“常规”建设北部湾经济区
“过去为省话费,经常都‘长话短说’。现在通信成一家,长话变市话,可以‘短话长说’啦!”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启通讯同城化,让家住防城港的黄颖菁开心不已:今年7月1日起,南宁、钦州、北海、防城港4市间取消移动电话通话漫游费和长途费,10月1日起,4市间固定电话通话将取消长途费。初步测算,此举每年将为经济区内1300万电话用户节约话费4亿多元。
让人高兴的,远不止于此。
根据《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同城化发展推进方案》,到2015年,经济区内将实现通信、交通、城镇体系、产业、金融等九大领域的“同城化建设”,让北部湾城市群真正融为一体。
同城化,是广西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北部湾经济区建设的缩影。
北部湾,安卧于南海西北部的弧形臂弯,是我国大西南出海口的最便捷通路,如今更承载着广西转身向海、跨越发展的期盼。成立于2006年的北部湾经济区,地处北部湾顶端,涵盖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4市,以及玉林、崇左2市的交通和物流。2008年1月,《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获国家批准实施,北部湾开放开发纳入国家发展战略。
在行政区域管理体制不变的前提下,如何建设好4.25万平方公里的经济区?广西选择创新机制、突破体制,推动非常规发展。
同一区域内的城市,极易形成资源流动上的壁垒。为避免这一点,自治区“北部湾办”对4市发展方向明确定位:南宁是“区域性国际化城市”,防城港是“商贸、物流、港口城市”,北海和钦州则为“区域性中心城市”。对内,错位发展;对外,抱团共赢。
1595公里的海岸线,是北部湾经济区的“黄金资源”。广西由“北部湾办”牵头,以联审会形式联合审核,定向让高价值的大项目、大公司和公共码头使用沿海港口岸线。审批环节少了,效率高了。
广西北部湾有3大港:钦州港、北海港、防城港。以往3个港口各自为政、无序竞争。广西首开先河,把三港整合为北部湾港,统一规划,打包建管,敞开胸怀迎接东盟和五湖四海。仅3年,吞吐量就翻了一番多,再造了一个北部湾港。到去年底,北部湾港已与80多个国家和地区逾220个港口通航,“1+1+1>3”效应正在释放,沿海港口吞吐能力达2亿吨,成为中国与东盟之间举足轻重的枢纽大港。
随着南宁—钦州、钦州—南宁高速铁路,以及崇左—钦州、玉林—北海铁山港高速公路建成,广西通往东盟主要航线开通,港口、资源等优势深度整合。建设钦州保税港区、凭祥综合保税区、南宁保税物流中心、北海出口加工区,形成保税物流体系。一个以港口为龙头,以陆路和空港为大通道,以保税物流体系和物流园区为关键节点,以快速通关为保障,连接多区域的合作大平台在北部湾日渐成型。
当创新的因子与不可复制的区位优势叠加,北部湾经济区异军突起:经济总量6年增长2倍,财政收入增逾3倍,北部湾港货物吞吐量增长2.5倍。以不到广西1/5的土地、1/4的人口,创造了超过广西1/3的生产总值、近2/5的财政收入和近1/2的进出口总额,一跃成为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我国对外开放的新窗口,并加速成为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新高地和我国沿海经济发展新一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