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关自守]
“看看就好”是口头禅
“不信”是心里话
虽然获称“史上最严”,但是对于减负,一部分人坚定地持“不相信,不看好”的态度。就像文章开头那位自称“比较调皮”的家长,他说:“历史经验以及种种迹象都告诉我们,减负?看看就好,别当真。”所以,他淡定地置身事外,不反抗“负担”,不期待“减负”,“爱咋咋地!”
如果说这是一种悲观,那么来自某名校的资深老师××大抵是不同意的。××告诉记者,“就算时间减负了,内容没有减负。就算理论上减负了,实际上没有减负。就算文件减负了,可是压力并没有减负。”明显是经过思考并提炼而来,理性而冷静的××最后总结:“为了考试而进行的教育,减负是减不下来的。”
[研发暗器]
“补课”有了新名字
家长“校外加压”
单元反馈练习,并不难理解的六个字。但是,很多人一定不知道,它其实是“单元考”的新名字。作为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家长,陈先生在接到老师关于“明天进行单元反馈练习”的短信时,“愣了一下,马上就明白了,接头暗语!”
根据减负规定,义务教育阶段仅实行期中和期末两次考试,也就是说,没了“单元考”这个东西。但对个别学校来说,“单元考”还是有的,只是穿上了马甲;“辅导课”也是有的,只是换了时段,比如午休“自愿”到校。
不仅老师有“暗器”,家长也“暗中使劲”———校外辅导。“行吧,你们就减负吧。别人都在干吗呢?等高考再来一决高低好了。”据说,不少原本对减负感到兴奋的家长就是因为这句话转为慌张、不踏实,进而校外加压的。
[苦练内功]
减的是学生之负
老师不“减”还要“加”
苦练内功的,有老师、家长,甚至是学生。他们无疑是最具正能量的“武林高手”,他们明确,减负不是放羊,减负更应增效。以老师为例,“减负之后,我们更忙了!因为要研究怎么让课堂高效起来。”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