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思明区在同安打造“思明园”的合作共建模式,拟在厦、漳、泉推广,由三市联合共建产业园区。
“到今年底,合作园区和重点产业共建区方案,将初步形成。”来自厦、漳、泉有关方面的综合消息显示,目前三市正抓紧方案对接、规划探索。
在各自的GDP考量、城市竞争压力面前,厦漳泉正尝试通过共建园区、利益共享,打造跨市域的产业链、产业集群与产业地带,避免同质竞争、合谋共同市场。
·2011高考的那些事 ·无锡灵山免费体验游
项目解码
三市拟共建“产业园”
早上在厦门的总部开会,开完会赶到漳州工厂,再回厦门。
从事纳米海绵研发、生产、销售的厦门思航纳米科技公司老总林柒建,对如此“两地分居”的经营节奏不再觉得有负担。
“高密度纳米海绵生产,对厂房要求比较高,要五米多高,一般要自己建厂房。”林柒建坦言,公司刚起步,要在厦门拿地建厂比较难;而要吸引人才、市场,又离不开厦门,最后选择“前店后厂”方案——总部设在厦门,生产基地设在漳州。
类似这种 “厦门为前店,漳泉为后厂”的区域分工,在此次厦漳泉党政联席会议上,有了新的突破思路——— 共建、共享。
“以制造业为突破口,探索建立三市制造业合作园区和重点产业共建区。”一参会官员向导报记者表示,以原来一开始强调分工容易产生隔阂不同,这次倡导的制造业“融合发展机制”,首先强调的是融合、共建。
在共建模式的前提下,上述知情官员透露,三地再在产业上进行分工,比如厦门的光电显示、厦漳的半导体照明、泉州的微波通信等国家级产业园区及泉州的光伏、漳州光电等特色产业园区。
对此,厦门大学教授、区域经济研究专家唐礼智表示,在三市的交会地带,设立这样的产业园,建立税收等利益共享模式,可降低原来产业合作难的尴尬。
唐礼智表示,其实,不仅在厦门,在泉州也有类似的区区(县)成功合作经验,这次只不过是拓展到“市与市”。
为他人产业带“添砖加瓦”
同时,三市间相互“添砖加瓦”,也提上日程。
就像一度成为厦门支柱产业的“石化”,在厦门进行产业调整后,厦门“十二五”规划拟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规划中,“石化”不再榜上有名。
而在漳州,以古雷石化产业基地为龙头的石化产业,将成为未来漳州经济的重要支撑。
类似这样三市间的“一退一进”、肥水不流外人田的现象,可望进一步延伸。“经过多年的发展,三市都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重点产业,而在同城化进程中,其它市要做的,就是要推动重点产业对接,共同打造完成的产业链。”有关专家解读,就是在承认他市优势产业集群的基础上,三市间相互“添砖加瓦”。
联合招商引入“台资”
与上述如何 “分钱”不同,三市如何共同去“找钱”(即联合招商),亦至关重要。而其中,联合承接对台产业转移,被外界更为看好。
目前,厦、漳、泉都有各自特色的台商投资区,也都把承接台湾的产业转移作为自身的招商重点。
“我们没对哪个城市有特别的偏好,关键是选择适合公司的发展土壤。”漳州市台商协会副会长罗青兴表示,厦、漳、泉联合招商,更有利于承接对台产业转移。
在罗青兴看来,有的台商已经觉得,在“厦门开公司,漳州、泉州也要有一家”才叫完整。
事实也是如此,厦门市台商协会会长黄如旭在厦门、漳州都有工厂,漳州市台商协会会长廖万隆,在厦漳也都有工厂。台商在厦、漳、泉三地分别设厂的现象,不在少数。
“金三角,有独到的优势,就是对台,厦泉漳城市地区的土地资源、人才、资本等加以整合,将可更有效承接对台产业转移。”罗青兴如此认为。
导报记者获悉,目前包括共建产业园区、分工培育重点产业集群以及联合招商方面,三市经贸部门等正在联合协商初拟方案,料在今年年底有望初步形成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