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后世博精神传承
低碳革命理念还可以继续讨论
随着世博会进入最后运行阶段,后世博的讨论也屡屡见诸报端。
“我们能把什么留给未来?这是我们常常会问自己的问题。”周汉民表示,后世博的核心在于不仅留下物质财富,更要留下既广又深的精神传承。应该说,最近一次的科技革命是持续了70多年的电子革命,而电子革命带来的成果在本届世博会上有很好的展现。但除此之外,低碳革命也是一个挥之不去的话题。
瑞士的湖光山色令每一个去过的游客印象深刻,但很少有人知道,50年前的日内瓦湖水比黄浦江水还要糟糕。但是通过水治理,日内瓦湖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因此,瑞士的日内瓦、苏黎士、巴塞尔三个城市联袂带来一个案例,就是关于水治理的。再比如汉堡之家,是最典型的生态建筑,可以做到能源自给和零排放。还有马德里“竹屋”和伦敦零碳馆,都是想尽一切办法倡导低碳生活的模式。
“低碳革命的理念还可以继续讨论,但低投入、低消耗、低排量,高效率、高效能、高效益是追求的理想目标。”周汉民说,在世博会带来的这场低碳革命中,公民意识也会随之得到很大的改善。多元文化的冲击与碰撞、合作共赢带来的心态变化……类似种种都将为低碳革命融入到普通市民的日常生活奠定一个非常好的基础。
具体说来,世博园区内大面积的太阳能运用能让人看到太阳能进入实际生活的前景。LED照明在园区内的广泛运用不仅会推动LED照明行业的发展,也会给普通市民带来“21世纪绿色光源”的意识。世博园区使用的新型无轨电车、超级电容车以及超级电容与蓄电池混合动力车三种清洁动力汽车,让园区内的公共交通实现了“零排放”,在世博后也将极大地带动上海市新能源汽车的开发与运用。“类似这样的技术还有很多,比如说节能的生态建筑、废弃物无害化的处理等,在园区里面都可以看到现实的模板,各领域、各行业都可以从世博会这个大课堂中各取所需。”周汉民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