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案例毛细管墙降低室温
广东游客王先生大步走入伦敦案例的零碳酒吧,一屁股坐下,长吁一口气,赶紧点了杯啤酒,再三嘱咐“多加冰块”。当记者告知馆内并无空调设备时,他惊讶地瞪大眼睛——“怎么可能?!”
此时正是三伏天的正午时分,零碳酒吧的室内温度为25℃。作为建在中国的第一栋零二氧化碳排放公共建筑,伦敦零碳馆同样通过提升建筑气密性、收集太阳能及人体热等技术来维持“冬暖夏凉”。馆内报告厅的温度为全馆最低,实测23℃。工作人员介绍,除了太阳能、风帽通风装置、黄浦江水的降温以外,此处还加用了毛细管原理的冷辐射系统,将江水源热泵制取的低温水经传输系统,直接传递到墙面内装设的模板,就如同毛细管一般让墙面及室内环境直接降温。
相类似的是,法国罗阿大区案例的馆内一片清凉世界,昨日12时30分的温度低至21℃。馆方同样向记者提及了江水源热泵环保技术。简单而言,就是引来黄浦江的水通过交换循环降温,此举能大大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其实,声称“夏天不用空调”的数家案例馆,不使用的只是通常意义上的空调。据了解,在整片城市最佳实践区,上海世博会组织方为所有场馆都装设了江水源热泵。记者在“汉堡之家”地下室的热泵房里留意到,除了收集地下深达35米处的地源热泵装置,房里还有一套江水源回水与供水设备。馆方坦言,在人流众多的世博展期,如仅仅依靠地源热泵装置,降温效果不可能实现如此“清凉一夏”。
显然,以牺牲环保为代价,并非城市防暑降温的必经之路。至少,城市最佳实践区的智慧,已经为人们提供了一条积极、有效的思路。
来源:解放日报 编辑: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