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地方频道-文化娱乐
叶辛话"年味儿":女孩穿新衣集糖纸 男孩放炮仗花样多
2016-02-04 09:55:00
 

  编者按:还记得小时候掰着手指头数日子,呼唤春节你“快点来,慢点走”,想到那时的春节,满脑子都是年味儿:家家户户屋檐下挂满了腊肉,大街小巷贴满了对联,全家人热热闹闹围在一起看春晚……临近过年,这些温馨的、有趣的、难忘的回忆就一股脑儿地又冒出来。春节习俗源远流长,各地不同,每个人都有浓浓的过年情结和不一样的过年故事。这个冬日,人民网文化频道推出春节特别策划《最怀念的年味儿》,邀请各地知名作家学者、影视名人,以及民间手艺传承者等,畅聊他们的春节记忆。今天,请大家跟小编一起,听听著名作家叶辛最怀念的年味儿。

叶辛做客人民网(人民网记者 翁奇羽 摄)

  “我们那个年代的人,过年就是三件事:穿新衣服、吃水果糖、放炮仗。”叶辛提起儿时的春节,仍记忆犹新,他说,“孩子们都穿上漂亮的新衣服,跟着父母走亲访友,走到哪里都能吃到好吃的水果糖,有苹果味的、橘子味的、桃子味的……口味繁多。”虽然他的童年时期处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大家的生活水平不如现在,但作为大城市的上海,“糖果种类会多一些,还有太妃奶糖、花生牛轧糖、大白兔奶糖。”叶辛告诉记者,当时的女孩子们吃完糖果后,不舍得把五颜六色的糖纸扔掉,而是一张一张地展开抹平了夹在厚厚的书本里,“等开学以后,拿出来和小伙伴们比一比,看谁收集的糖纸更漂亮。”

  女孩子喜欢收集漂亮的糖纸,男孩子则爱放炮仗。“那时候用压岁钱买几颗炮仗,学着大人的样子点燃一支烟,然后亲手去燃放。”当叶辛回忆起童年“最爱”时,兴奋地向记者介绍放炮仗的诸多方式,“搁地上放,夹在墙缝里放,扔着放,甩着放……”

  男孩子天性调皮,儿时的叶辛也一样,也曾和小伙伴一起恶作剧。“小时候居住在上海的弄堂口,那里有一家专门卖绍兴黄酒的店铺,我们几个小孩子特别喜欢把炮仗往酒铺门口摆放的不大不小的空酒坛子里扔,酒坛子里随即发出不同凡响的声音;每当这时,酒铺里戴着眼镜和瓜皮帽的老板急忙跑出来,心痛地摸着酒坛子叫喊,‘小祖宗们啊,酒坛裂啦,装不了酒啦’。”

  到上世纪六十年代,上海过春节放炮仗的习俗开始淡化了,“爆竹声就不如原先那么震耳欲聋了,但除夕夜的爆竹声很响亮的。”他至今仍记得“弄堂里有人说要放炮仗去除晦气,贴春联迎接新年。”那时已经十来岁的叶辛,对由王安石《元日》演变而来的一对春联印象深刻,“爆竹一声除旧岁,桃符万户换新春。”千家万户都贴上了新的春联,除夕之夜爆竹声响起,新的一年就此开始。(文/王鹤瑾)

  春节特别策划“最怀念的年味儿”:

  王刚聊"年味儿":用冻鸡当武器耍 放麻雷子吓坏街坊

  "大姐"刘敏涛话"年味儿":烙铁熨旧衣 深情暖心头

  六小龄童话"年味儿":难忘2004年春晚 对"猴迷"许下诺言

  陕西民俗手艺人讲"年味儿":西安耍社火 白鹿原剪窗花

  郑晓龙忆“年味儿”:盼着吃饺子 难忘妈妈做的红烧肉

  小香玉讲"年味儿":难忘儿时满楼香 参加春晚苦也甜

  王晓棠忆"年味儿":周总理大年夜和我们跳舞玩游戏


编辑:小微

相关新闻

热图推荐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