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地方频道-文化娱乐
郑晓龙忆“年味儿”:盼着吃饺子 难忘妈妈做的红烧肉
2016-02-01 08:14:00
 

  编者按:还记得小时候掰着手指头数日子,呼唤春节你“快点来,慢点走”,想到那时的春节,满脑子都是年味儿:家家户户屋檐下挂满了腊肉,大街小巷贴满了对联,全家人热热闹闹围在一起看春晚……临近过年,这些温馨的、有趣的、难忘的回忆就一股脑儿地又冒出来。春节习俗源远流长,各地不同,每个人都有浓浓的过年情结和不一样的过年故事。这个冬日,人民网文化频道推出春节特别策划《最怀念的年味儿》,邀请各地知名作家学者、影视名人,以及民间手艺传承者等,畅聊他们的春节记忆。今天,请大家跟小编一起,听听著名导演郑晓龙最怀念的年味儿。

导演郑晓龙与妻子王小平在人民网演播室

  随着《芈月传》的播出,导演郑晓龙也变成了“网红”,他在片场嗑瓜子的一幕被细心的网友捕捉到,因而被大家称为“瓜子导演”。生于五十年代的郑晓龙,成长在北京的一个军人家庭, 当他提起儿时的春节记忆时,似乎仍不忘“吃”,他坦言,“小时候过年最重要,也是最开心的事情就是吃!”

  “过年期间吃的饭菜比平时丰盛、精致,而且家人提前好几天就开始准备食材,全家上下热闹至极。”郑晓龙兴奋地告诉记者,“尤其是大家一起包饺子,和面、擀皮,分工明确,边包边聊,其乐融融。”

  郑晓龙回忆起童年过春节的快乐时光,掩不住内心的激动,他说,“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大家要几个月才能吃一次饺子,因此,年三十儿吃饺子是一件‘有盼头儿’的事;我最爱吃猪肉白菜馅儿的,最好猪肉多,白菜少,一口咬下去满嘴都是油。”

  郑晓龙舌尖上的“年味儿”除了饺子,还有“妈妈做的红烧肉”。在那个年夜饭一定要自家做的年代,“妈妈和阿姨会一次性做好三五天的饭菜,单红烧肉就要做一大锅;那时候天气很冷,妈妈把做好的一大锅红烧肉放在厨房的角落里冷藏起来,我趁她不注意,就跑去偷吃。”郑晓龙至今仍记得“揭开锅盖以后,红烧肉面上那层被冻得白白的猪油。”提起妈妈,郑晓龙脸上浮现出令人暖心的笑容,“后来还是被妈妈发现了,她站在一旁警告我‘别用手拿’。”

  在郑晓龙的味蕾记忆深处,令他难忘的还有豆沙包。“过年吃的豆沙包不一样,红豆要去皮做馅儿。”郑晓龙兴致勃勃地向记者介绍“升级版”豆沙包的制作过程:首先,红豆要先用水浸泡一夜,然后把红豆煮烂;再用一张纱布将煮烂后的红豆包好,最后握住纱布用力挤,这样过滤出来的红豆沙就非常细腻。

  最后,郑晓龙笑着说,“那时候的春节真是太快乐了!” (文/王鹤瑾)

  春节特别策划“最怀念的年味儿”:

  王刚聊"年味儿":用冻鸡当武器耍 放麻雷子吓坏街坊

  "大姐"刘敏涛话"年味儿":烙铁熨旧衣 深情暖心头

  六小龄童话"年味儿":难忘2004年春晚 对"猴迷"许下诺言

  陕西民俗手艺人讲"年味儿":西安耍社火 白鹿原剪窗花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