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地方频道-文化娱乐
八百年南戏有了新传人 年轻演员担纲新剧《妈祖》
2016-01-18 08:25:00
 

  原标题:八百年南戏有了新传人

  首批国家级“非遗”陆丰正字戏的又一精品剧《妈祖》,近日在广东汕尾市马思聪艺术中心首演,演员精湛传神的表演唱腔,特色鲜明的服饰设计以及富于正字戏特色的鼓乐演奏多次引发观众、嘉宾和戏曲研究者的大声喝彩。

  令人惊讶的是,这样一台高水准表演,竟然是由一群初出茅庐的演员完成的,其中担纲女主角饰演林默娘(妈祖)的钟晓琳年仅21岁,最小的演员才10多岁。看到他们卖力的演出获得满场观众的认可,已年逾古稀的国家级正字戏代表性传承人彭美英欣慰地说:“南戏‘活化石’后继有人了!”

  精耕传统戏,精编新剧目

  正字戏又称正音戏,明洪武初年从温州、弋阳传入广东海陆丰一带的碣石卫,以中州音韵官话唱念,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系南戏遗响。正字戏曾广泛流行于粤东、闽南一带,在泰国、越南、印尼和我国港澳地区也曾有过演出足迹。不过,随着时代变迁,正字戏同许多地方剧种一样逐渐没落,至今在全国仅剩唯一一个专业剧团——陆丰正字戏剧团,每月仅给每个演员发500元,苦撑苦熬。

  正字戏2006年6月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遗名录,彭美英及其学生黄壮营共同成为国家级传承人。

  “正字戏的传统剧目有2600多个,在剧本、声腔、伴乐、表演上都保留了南戏丰富精美的艺术遗产,许多剧本、表演、音乐唱腔也为地方其他剧种吸收融化,历来被中外戏剧界专家、学者誉为中国戏剧‘活化石’。”重任在肩的彭美英和黄壮营积极排剧,以精品演出推广剧种,赢得观众。从2013年的《刘文龙》到2014年的《青蛇传》,再到《换乌纱》,马不停蹄。精心打造的《刘文龙》获广东省“五个一”工程奖并登陆央视戏曲频道,让全国观众认识了正字戏。

  2015年7月,陆丰市正字戏传承保护中心与市妈祖文化研究会联手推新剧《妈祖》,彭美英担任导演,投入紧张的编排中,根据天津京剧院的演出本,加上福建沿海地区的传说资料进行改编,先后修改了20多次才终于定稿。

  勤学苦练的成果展现在1月7日晚的首演上,偌大的马思聪艺术中心不仅满座而且掌声雷动。来自汕尾城区的戏迷张伯说:“妈祖是我们的海神,看了正字戏《妈祖》,我被妈祖舍身救民的大爱感动得眼泪直流,演员的演技,用我们汕尾话来说是‘隆隆金的’(没得说了)。”陆丰市妈祖文化研究会会长林永欣认为,陆丰正字戏排演的妈祖戏独特优雅,别具一格。

  成立传承中心,吸引新演员

  “活化石”重新活过来,还得益于竭尽全力稳定队伍,培养人才。

  2012年9月,在陆丰市委市政府支持下,陆丰正字戏剧团成功转制为国家公益一类事业单位——陆丰市正字戏传承保护中心,并给了60个编制。“吃上了‘皇粮’,才招得来人,人心也能稳定下来。”担任中心主任的黄壮营说,他本人原先工资是700元,现在接近5000元,这在当地算比较高的收入了。2008年剧团曾招34人,2012年又新招了15人,目前演员队伍稳定在40多人。

  演出结束已是晚上10点,可观众们完全没有离开的意思,纷纷上台抢着和演员合影,俊美靓丽的“女一号”钟晓琳无疑是最抢手的,她顶着一头凤冠霞帔,被舞台上炙热的灯光烤得脸颊发烫,心里却是说不出的兴奋。她是土生土长的陆丰甲子镇人,2008年进入剧团。为了培养这一批年轻人,陆丰专门与广东省粤剧学校合作开设了正字戏班,她被送去学了3年,如今戏艺精进。“我们还年轻,跟老一辈演员比还有很大差距,剧团给了我们很好的培养锻炼平台,今后还要更多地学,更多地练。”她觉得学正字戏很有意思,“对于这种硕果仅存的戏剧‘活化石’,我们年轻人有责任让它传承下去。”

  年轻人能接棒是最令彭美英开心的事。为了正字戏的传承,她没有丝毫“休息休息”的意思。“我还能干,为正字戏打造精品剧目,培养领军人才,还能发光发热。”

  《 人民日报 》( 2016年01月18日 12 版)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