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大学供给侧改革要改什么
高校改革面临哪些问题?如何理解大学教育目标?如何看待高校腐败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大学校长林建华:
大学供给侧改革要改什么
“林校长好!”
昨天上午的小组会议结束后,林建华被来自浙江和北京的媒体包围了起来。浙江媒体熟悉他,因为他是浙江代表团的全国人大代表,还曾在浙江大学担任校长;北京媒体关注他,因为他是北京大学现任校长,他毕业于北大,也在北大教坛深耕了二十余年。大家对他感兴趣,还因为,他当年调任重庆大学校长后,曾因进行学部制改革等而获称“改革校长”。
“总理的工作报告提出,突出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我看来,大学就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一环”,这位“改革校长”一张口,便把高校改革和时下最热的供给侧改革结合起来。
记者:为什么说高校改革是供给侧改革重要的一环?
林建华:对国家来说,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校的作用至关重大,转型、创新、产业发展……必须要有人才支撑,培养不出优秀的人,任何发展都是没有基础的。
我和很多企业家聊过,听他们的想法和需求,其实教育也面临着相似情况。老百姓都希望获得公平的、高质量的教育。但我们的高等教育改革也面临着很多体制上的困惑、障碍、束缚。对大学来说,供给侧改革,就是怎样把原先的束缚和问题理顺。
记者:大学进行“供给侧改革”,其中面临着哪些问题?
林建华:任何一个机构和行业都有内在的潜力,要发挥出来,必须考虑这个行业内在的利益诉求。国家在制定政策时,也要考虑这一点,满足了诉求,就能释放出潜力。但各行各业包括高校,都有自己的使命和任务,解放生产力时一定要围绕着使命去做,这样才不至于偏离方向。
党和国家希望,大学能为国家民族的发展提供更好的人才和更高质量的学术支撑。要求大学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党的领导,这是大学不能偏离的底线。
记者:近些年来,高考录取率大幅提高,会不会带来大学“产能过剩”问题?
林建华:(哈哈一笑)如果用国家层面的产能问题来理解教育,也是很有意思的。现在高等教育的规模已经不小,但是质量有很大差距。中央提出供给侧改革,大学面临的也是同样的问题和挑战。我们应当建立更加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教育体系,这个体系应当是多样化的,能够适应学生自身特点,也能够适应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要。我们说提高培养人才质量,是要使学生接受不同类型的、最适合他们发展需要的教育。
记者:既然把教育改革和供给侧改革结合起来,那么大学在专业设置上,是否也需要更好地满足市场需要?
林建华:我觉得应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方面从本质上说,教育需要适应社会发展,根据实际社会的需求,调整学科布局和结构。但从另一方面来看,也不能仅仅根据眼前的需求考虑教育。育人是一个长线的工程。在做学科布局时,必须要有远见。例如,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不同,基础学科的研究成果和人才必须要有长远布局,这是国家长远竞争力的基础;但应用学科和应用人才的培养应当更多地与实际结合。
大学教育不能仅仅以就业为目标,但大学培养出来的人一定要能就业,要具有更好的职业发展潜力。我们必须考虑大学培养的人才在社会上的就业和未来职业发展。
记者:有的教育界代表提到,高校需要更多的自主权,您如何看?
林建华:这是一个老问题了,我们遇到很多的障碍就来源于此。应该从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出发,真正分析一下各方的真正利益诉求是什么,各方的底线是什么。大家都守住底线,放开其他,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大学的潜力和优势,把中国的高等教育办好。总理曾经讲过,对很多行业,要建立负面清单,划定哪些是不能做的,对大学来说也是如此。
希望在今后5年,能够推动大学教育的综合改革,真正释放出教育的潜力。
记者:总理也在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高校如何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林建华:创新是教育的应有之义。过去教育偏重知识传授,轻视启发和把学生的潜力真正发挥出来。
对大学而言,创新创业应该是教育的一部分,我们要把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纳入大学的每一个环节当中,纳入每一个课堂当中,让学生主动发挥潜力,这也是我们进行教育改革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记者:怎样看待高校腐败问题?
林建华:应该肯定的是,大学整体风气是好的,如果说存在腐败现象也是个别现象。但是教育是培养人的,出现任何腐败现象都是不允许的,所有的教职员工应该清楚,我们的行为将会影响下一代人。因此,高校中的任何违反道德底线或腐败的现象比其他行业危害性更大,一定要坚决反对,坚决制止,并且从制度上加以防范。
同时也应指出,高校中存在经费使用不当问题的原因是很复杂的,这也涉及到一些制度上的问题,我们也应当不断改进制度,让老师能够高效地去使用经费,发挥更大的作用,避免不规范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