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地方频道-教育职场
“老漂族”的苦恼 异地养老城市公共服务少了啥?
2016-02-19 07:29:36
 

  异地养老,城市公共服务少了啥? “老漂族”王霞的苦恼

居住在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的外地老人带着小孙女散步。徐文阁摄

  城市的核心是人。城市工作做得好不好,老百姓满意不满意,生活方便不方便,城市管理和服务状况是重要评判标尺。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要抓住城市管理和服务这个重点,不断完善城市管理和服务,彻底改变粗放型管理方式,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看病养老、消费购物、环境卫生等是城里百姓最关注的几件事,眼下城市服务在这些方面还存在什么不足?普通居民对改进城市管理、提升城市服务有哪些新期待?新春时节,本报记者走进不同城市,请居民们说说心里话。

  ——编者

  本该在熟悉的故土安享晚年,却为了孩子漂泊异乡——目前,有相当数量的老人为帮助子女照顾第三代,来到陌生城市与子女同住,他们离开故乡,生活在别处,被称为“老漂族”。

  在我国城镇化的大背景下,“老漂族”是具有时代特点的一类群体。他们往往因为户籍的限制无法享受居住城市的养老福利、医保,同时又因为距离遥远,无法享受原居住地的保障服务,成了“两不靠”的尴尬人。城市服务不能忽视这些数量庞大的“老漂族”,要让他们与当地人一样享受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使“老漂族”的异地生活开心、踏实。

  异地支取担心手续费,领取资格认证费时费力——

  领取养老金能否再简单些?

  前不久,在北京朝阳区双井家乐福超市,59岁的王霞正准备用发养老金的银行卡结账,收银员告诉她卡内余额不足。“这养老金月月发,怎么会余额不足?”王霞猛然想起来,这次在北京住得时间较长,以往每年都在老家做养老金领取资格身份认证,今年没做,“没认证,养老金该不会已经停发了吧?”

  王霞是黑龙江某市退休职工,2014年在北京工作的女儿生了孩子,她就和老伴刘强一起从老家来到北京,成为一对“老漂”。

  “我每个月有2000元左右的养老金,都打在这张老家银行开户的卡里。刚来北京时,由于取款要收‘异地取现手续费’,我就养成了用这张卡购物的习惯。”王霞说。

  后来,尽管有关部门改进了养老金异地支取的管理办法,在一定情况下可以免除手续费,但王霞还是觉得不放心。

  根据国家发改委、银监会的相关规定,自2014年8月1日起,对养老金账户,商业银行每月免除前两笔且每笔不超过2500元的本行异地取现手续费。但由于一些养老金账户性质不明确,需要客户向银行提供相应证明,确认账户属性后,方可免除这一费用,操作起来仍比较麻烦。

  不过,对王霞来讲,养老金异地取现有没有手续费还是小事,养老金能否顺利发放才是大事。

  在养老金发放过程中,特别是在向异地居住人员发放养老金时,为避免冒领、发错,2004年6月实施的《关于对异地居住退休人员进行领取养老金资格协助认证工作的通知》规定:异地居住退休人员领取养老金需要进行认证。

  按照《通知》,一般情况下,异地退休人员每年至少认证一次。其程序是:养老关系地发出认证表,当事人接到表格后,去居住地街道社区社保中心审核认定。完成认定后,将其中一联交给办事部门存档备案,另外一份寄给当地养老关系管理部门,之后养老关系部门凭此发放养老金。

  王霞对这个流程十分感慨:“表格寄来寄去不知道要多少时间,再说寄丢了怎么办?难道为了做个认证还得特意回趟老家?”

  在互联网时代,能否用互联网技术实现电子化认证,化解王霞们的担忧?目前,已有部分省市实施了离退休人员社保资格联网验证,这种方式安全高效,省时省力。只要就近在社保中心将资料录入联网系统,社保资格认证表不需要来回邮寄。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研究员谢琼说:“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方案有望今年出台,实现全国统筹后还需提高经办服务便捷性,异地支取、认证才会更方便。”

  王霞盼着:“以后能在家上网认证就更好了,就像炒股能在家视频开户一样,让我们这些‘老漂’更方便。”

  住院看病大多自费,医保关系转移手续复杂——

  医疗报销能否更方便些?

  王霞有胃病,老伴刘强有高血压、腰椎间盘突出症, “人老了身体都有些毛病。在老家,去药店就可以划医保卡买药,去医院看病,报销也很方便,可在北京就不行了。”王霞说。

  到了北京,老两口最怕的就是生病,因为报销太困难:“在北京的医院开药大多需要自费,所以我宁愿自己到楼下的药店买药。”王霞说。

  异地看病报销难,成了老年人异地养老最大的心病。据了解,由于各地医保统筹层次不同,医保缴费标准、报销比例、报销限额等也不一样,在生活地就医,却只能回参保地报销,并且手续复杂,报销比例不高,因此放弃报销的人占了大多数。

  前不久,王霞胃疼的老毛病犯了,一开始她强忍着没告诉女儿,也没敢去医院,“花费高,又不能报销,能不去就不去吧。”后来胃疼得实在忍不住了,才去医院检查,发现胃溃疡已经很严重,不及时治疗有胃穿孔的风险,吓出她一身冷汗。现在王霞的病好了,可还是心疼那几千元医药费:“要是在老家,至少能报销一半。”

  为解决二老看病的后顾之忧,王霞的女儿刘小轩想给他们办理医保关系转移,一打听才知道,不仅申请麻烦,报销时还面临两地药品不一致、药费报销比例不同等问题。

  刘小轩告诉记者,异地医保报销申请手续繁琐:先要回到当地参保单位或者街道社保所在的区县医保中心申领审批单,然后带着相关单据到异地医院医保部门盖章。最后,再把相关审批单返回到申请地经办机构批准。在一些地区转移医保关系还有名额限制,难度很大。

  “就算申请成功也有诸多不便。”刘小轩说,异地审批的期限通常是一年,能选择的医院通常只有两到三家,并且一年之内不能变更。若审批期限已经到期,就需要再去相关部门进行重新审批。

  此外,异地医保报销程序麻烦。异地就医者需要先到就诊医院开具收费收据、清单、处方底方等,还要提供医保手册、病例诊断证明以及就医医院的住院证明等,以便居住地社保机构进行统计汇总和审核结算。通常情况下,异地医保报销所需的时间也很长。“手续这么复杂,实在难为人。”刘小轩说。

  医保流动为何如此困难?谢琼认为,主要是因为我国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医疗水平等存在很大的差异。解决异地医保问题首先要解决异地结算,现在一些省份尝试在异地建立报销点,让不同地区的医保机构、医院之间对接起来,不再让老百姓往返两地跑手续,这是一种有益的尝试。但由于目前我国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医疗卫生体系资源分配不均衡,短时间还难以消除各地医保待遇的差别。

  没了“左邻右舍”,少了朋友圈子——

  城市福利能否消除户籍差异?

  王霞和刘强在北京的“老漂”生活有喜也有忧,“看着小外孙一点点会爬、会坐、会走、会说话,是我们老两口最有成就感的事。”王霞说。

  但是,和子女生活在一起,很难避免这样那样的小矛盾:周末小两口喜欢睡个懒觉,老两口却早早就起了床;小两口喜欢给宝宝用尿不湿,老两口却觉得换洗的尿布更透气;小两口觉得孩子应该上个早教班,老两口却觉得用处不大……

  “跟闺女倒不见外,什么都能说,但跟女婿还是有些‘不自在’。”王霞说,在和女婿有过几次争论后,女婿一回家,老两口就回到卧室尽量不出屋。

  每天过着买菜、做饭、看孩子的生活,老两口渐渐也觉得单调,总是回忆老家的日子。“在老家,左邻右舍都熟悉,白天楼下遛弯能说几句家常,有时候还能组个局、打个牌。”王霞说,“老伴爱骑自行车,在老家有一帮爱骑行的朋友,时常结伴骑车到郊区亲近大自然,现在进了大城市,还有雾霾,就不骑了。”

  没了过去的朋友圈子,王霞老两口感觉很孤独:“在北京邻居没热乎劲,住了一年半载都没见过面。”

  王霞老两口希望小外孙上幼儿园后,他们在北京也能找点乐子。“听说外地老人符合一定条件也能办理相关证件,坐公交、逛公园都能享受优惠,我俩也想常出门遛遛。”王霞说。

  据了解,在北京市居住满6个月及以上的非京籍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持北京市暂住证可申请办理北京市老年人优待卡,享受免费乘坐公交车、逛公园等政策。未来还可换领北京通养老助残卡享受交通出行、文体休闲、卫生保健等几十项优惠政策,但是资助特困老年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安装紧急医疗救援呼叫器等政策只有拥有北京户籍的老人能享受。

  “在北京,尽管跟本地老人有差异,但还是能享受到不少城市福利政策。在有些城市,外地老人什么政策都享受不到。”王霞说。

  “老漂族”很容易陷入社会保障原住地与居住地“两不靠”的尴尬。谢琼认为:“‘老漂族’多是投奔子女生活,他们的子女为城市发展做出了贡献,他们也应有权享受居住城市各项基本公共服务。”

  城市基本公共服务要均等化,就要破除以户籍为依托的标准。谢琼建议,融入城市生活的门槛可以更有弹性,比如用子女工作证明、纳税证明、社保证明、房产证明等替代户籍。还可以将“老漂族”纳入当地街道、社区服务网,保证其享受当地老年人的基本社会福利,让“老漂族”更好地融入当地生活。(记者 林丽鹂)

  ■延伸阅读

  自我调节,多交朋友,社区帮助,提高异地城市生活适应性——

  帮“老漂族”走出“孤寂的城”

  调查显示,城市里的“老漂族”主要有以下三类人:一是农村老人跟随子女进城;二是城市老人跟随子女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此外,还有一部分从不发达地方到发达地方的老年务工者。

  进城老人的年龄50%左右在60—70岁,主要在家里做家务、带孙子孙女等。50—60岁这一年龄段的进城老人,有些是帮助进城打工的子女看店帮忙的,也有些从事家政服务等工作。而70—80岁这一年龄段的进城老人,主要以颐养天年为主。

  进城老人除了要克服养老看病、社区交往、文化沟通等方面的现实问题外,自我心理调节也很重要。“老漂族”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对异地城市生活的适应性:

  自我调适。含饴弄孙本是天伦之乐,城市里精神和物质生活的相对丰富,也为“候鸟老人”安享晚年提供了比较好的条件。老人要多想想自己与子女在一起时快乐的感受和经历,进行积极的心理调节。

  多交朋友。来到一个新环境,建议主动适应新生活。走出家庭的小圈子,尝试与其他老人交往,建立新的人际关系,结交一群新朋友,增强生活信心。

  培养兴趣。离开了农村老家,不再操心庄稼;退了休,突然无事可做……这最容易让人产生失落感,建议寻找新的兴奋点,确定生活新目标。走出家庭,学习新东西,消除老年人特有的无助感。对新事物抱着宽容的态度,给自己找乐子。

  社区帮助。社区应多提供一些“进城老人”喜爱的娱乐生活,积极搭建弈棋、打牌、看戏、观影、跳舞、老年健身等生活平台,让“老漂族”的内心得到慰藉。社区居委会注意随时掌握本区“老漂族”的实际人数、来到时间和离开时间等情况,深入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帮助他们克服生活中的困难。(尚文整理)


编辑:小微

相关新闻

热图推荐

来源 | 人民日报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