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地方频道-教育职场
评论:教孩子学音乐,少些功利心
2016-02-18 08:13:00
 

  春节刚过,一年一度的艺考大幕就迅速拉开,而且,竞争一年比一年激烈、技术水平也越来越高。作曲家赵季平说,现在的很多孩子从小就接受了完整的艺术培育,学校的、家庭的、社会的,每个环节都不缺少,学习条件日益优越,要什么有什么,但究竟为什么而学,却依然模模糊糊。

  相比舞蹈、美术而言,音乐的大众性更强,多数孩子都可能会面临音乐教育,弹、拉、吹、唱,哪个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从小就掌握这几门技能?学校的音乐课只是培育中的一小部分,而更多的培育来自校外培训班和家教,大学的音乐毕业生早已将家教当做谋生手段,有的是在业余时间,有的干脆就以此为业。

  满大街的音乐培训班常常让家长无所适从,五花八门的音乐技能令家长和孩子们不知学哪样最好。不过,无论学什么,这些年来,孩子们的成长中已经显露出音乐培育的成果。他们的父母、祖父母或许根本不识谱,而这对现在的孩子们来说根本不算什么,自幼就已开始的演唱和演奏的严格训练,也使审美意识在孩子的心灵中深深扎下根,由于拥有一技之长,他们在小学、中学直至进入大学,都可以自如地拿起乐器参与学校和社会的文化活动。

  然而,这种培育也存在负面影响。作曲家付林曾经写过许多少儿歌曲,而且从事音乐教育多年,在他看来,现在的音乐培育,功利心太重、目的性超强。

  北京和平里第一小学的音乐教师齐奕这两天很兴奋,因为电视里的“音乐大师课”第二季刚刚播出,节目传达的理念对时下的音乐教育很有启发,这对她十来岁的儿子很重要,对她的学生们更有益。

  付林也一直关注着“音乐大师课”,第一季不但收视率很高,而且还赢得了观众、专家和主管部门的称赞,第二季的学生们一出场,他们的唱功就吸引了观众的瞩目,别看几位孩子的家庭很普通,但都有演唱天赋和基础训练,“简直难以想象,他们竟然唱得这么好。”付林对此赞不绝口。

  看过“音乐大师课”,你会发现,节目就是想淡化艺术教育的功利心。第二季的老师是韩磊、田震、古巨基、萨顶顶,在他们的辅导下,孩子们将传唱百首中外经典歌曲;在他们的身后,还有音乐专家、儿童教育专家组成的特约听课团,他们不仅要点评4位老师的教育过程,同时也要与现场观众一起评选优秀班级,而优秀的标准与演唱水平无关。身为“校长”的歌唱家李谷一介绍说,这4位老师辅导的重点并不是要提高孩子们的唱功,而是教他们如何感悟作品,如何从歌曲中表达爱,如何在学唱中学会做人、做事。按照导演的话讲,“音乐大师课”向观众传递的不是竞技,不是选秀,而是告诉大家:孩子歌唱究竟为了什么。

  在北京大学歌剧研究院院长、歌唱家金曼看来,少儿音乐教育应该是培养艺术素质,培育未来的音乐听众和观众,提高国民的音乐鉴赏力,还有就是增加孩子们的快乐感。可是,现在很多家长只是为了培育孩子的某种特长,以便将来在考学中创造捷径;也有的家长就是想让孩子投考艺术院校,挤入音乐家的行列,因为他们看到了明星们的光环;作为孩子,明星梦似乎也是他们学习音乐的目的。

  付林认为,明星梦的结果就是过分注重比赛名次,喜欢去公众场合亮相。家长们带着孩子四处参赛,不但给孩子造成过重的心理压力,还养成了极强的功利心,影响孩子的一生。

  齐奕与很多家长接触后发现,他们一看自家的孩子唱得不错,就误以为这个孩子会成为明星,其实,孩子都会遇到变声期,变声期之后,唱得如何,唱成什么样,还能不能唱,仍是个未知数。

  能成为专业音乐人才的毕竟是少数,能当明星的更是凤毛麟角,绝大多数孩子学习音乐,就是为了培育文化素质。作曲家、歌唱家、音乐老师们为此一再呼吁:音乐教育,一定要弱化功利心、提高快乐感!

  《 人民日报 》( 2016年02月18日 17 版)


编辑:小微

相关新闻

热图推荐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