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数据】
编者按:
近年来,在国家相关政策引导下,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持续开展。在此过程中,高校如何探索并确立恰当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营造创新创业教育氛围,把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方向日显重要。
东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从教育部2002年确定的9所创业教育试点高校、2008年30个创新与创业教育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2015年50个“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和国内创新型高校中选取了26所具有代表性的高校,并对这些高校及其所在省(直辖市)教育厅进行了调研走访。我们以此为样本,并结合西南科技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实际一起探讨——
“三创教育”理念从2001年提出至今,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三创教育”主张把创业教育、创造教育、创新教育结合起来,将其渗透到创业教育实践的全过程之中。第二阶段,仍称“三创教育”,但“三创”的内涵有微妙变化,一些学校以“创意”代替了“创造”。随着试点高校对这一理念理解的深化和发展,一些高校也在创新创业教育理论研究中,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对“三创教育”的内在关联与先后逻辑进行了个性化的诠释和解读。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在此政策推动下,各高校均已把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重要任务摆在突出位置。就目前而言,各个高校在机构设置方面主要呈现出创新创业领导小组负责制、多部门联合负责制、专门创新创业教育机构负责制三种类型。
然而目前,各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各有优势、各有特色,遇到的瓶颈问题也都不尽相同。
1.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育人合力尚未形成
办学实力较强的综合性高校学科优势明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队伍建设较为系统,学校社会资源丰富,但在学而优则仕的传统教育观念影响下,学生自主创业意愿不强,创业项目的转化落地率较低,学校创新创业工作的“锦标观念”突出,功利色彩较浓;而普通高校以及高职院校因其特定的学科背景,学生的实践应用技能较强,科研成果的转化较快,容易落地孵化。同时,受限于学校学科力量较弱,缺乏对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科学研究和理论提升,缺少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教材编写困难重重,此外学校影响力不足,无法吸引优质社会资源与学生创业项目的有效对接。探究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氛围刚刚形成。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项长期的教育工程,全国各地区的成功案例及典型经验尚未形成和推广,各省对于扶持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平台建设和政策支持也在逐步确定的阶段,各高校都在探索和构建符合自身实际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尚未在行业内或区域内形成资源互补和良性互动,无法形成发展的合力。
12下一页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