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动物们排队来领礼物。
装着不同数量糖果的瓶子。
摇一摇,猜猜盒子里的糖果有多少。(图片由幼儿园提供)
■陈根辉
在小班综合活动“礼物”中,神秘、甜蜜的礼物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幼儿在活动过程中不断思考、选择、表达,表现出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借助故事获得科学经验
故事中,长耳朵的兔子用耳朵听,大鼻子的小猪用鼻子闻,大嘴巴的青蛙用嘴巴尝,小松鼠用灵巧的手来摸,四只小动物分别运用四种方法来推测老鼠阿姨的礼物是什么。这让幼儿进一步了解了各种感官的作用,有效地激发了幼儿的逻辑思维及创造力。
幼儿都有收到礼物的经历,活动中,大家说:生日的时候有礼物,圣诞节的时候有礼物,新年的时候有礼物……这样的讨论环节也很好地训练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老鼠阿姨送给大家的礼物是什么?”是贯穿整个故事的线索,在谜底揭晓前,不断激发幼儿的好奇心。绘本可以引起幼儿共鸣,因为故事会引起幼儿对生活中一些情景的回忆,同时,又可以丰富幼儿的想象力。
不断猜测中获得序数经验
本次活动中,教师改编了故事内容,重点聚焦在听觉上,活动目标定为“感知故事中物体的数量和序数”“听声音,发现音量大小与物体多少的关系”“在猜测中萌发对礼物的期待,体验收获礼物的快乐”。
随着故事情节的推进,出现了装着不同数量糖果的瓶子,教师引导幼儿仔细听辩、推测、表达。幼儿逐渐发现了瓶子里糖果数量的多少与音量大小的关系,“瓶子里糖果多声音就响”“糖果少声音就轻”“瓶子里糖果装满了,声音轻或者没有了”“空瓶子是没有声音的”。推测对小班幼儿来说是一种思维的挑战,但他们可以根据获得的信息进行猜测,而且考虑得越来越周全。整个活动充分调动了小班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和思维灵活性。
活动中,教师用“老鼠阿姨要送礼物给小动物们,它们分别想要哪一罐糖果?”的问题,引导幼儿获得简单的序数经验。通过数一数,幼儿发现不同的数数方向会影响序数的结果。小动物们到底想要哪罐糖呢?当教师再次询问时,幼儿会说:“从左边数的第二罐。”
发展语言模仿与表达能力
活动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模仿故事中小动物的询问句式:“老鼠阿姨,请问你的口袋里装的是什么?”让幼儿学习表达“谢谢老师”。整个活动过程中,幼儿不仅感受到了故事的乐趣,也体验了集体活动的乐趣,更获得了大量的语言表达机会。相信长此以往坚持这样的学习形式,不仅能激发小班幼儿学习的兴趣,也能激活他们的思维。
最后的分享环节,教师变出的糖果也使幼儿体验到了绘本故事结尾的欢乐。幼儿各自选择一个礼物盒,用“摇一摇、听一听”的方法猜测手中礼物盒里的糖果有多少,根据猜测的结果找跟自己糖果数量相似的朋友,最后再打开盒子验证自己猜得对不对。
“礼物”活动整合了小班的数学、科学、语言和健康几个方面的内容,体现了“活动整合教育”的观念,充分挖掘了活动中所蕴含的教育价值。在活动前,我认真分析了本班幼儿的认知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教育目标,引导幼儿完整阅读绘本,感知身体感官的作用,使绘本故事的作用得以充分显示。
活动结合绘本展开观察、阅读、猜想、体验,环环相扣的整体教育,让幼儿初步习得用耳辨听来认知事物的本领;引导幼儿学习4以内物品的序数和方向关系;初步培养幼儿敢于猜想、乐于尝试的科学品质;体验收获礼物的乐趣。
通过此次活动,我发现,一日活动必须统一在共同的教育目标下,形成合力,才能发挥整体教育功能。因此,如何把教育目标渗透到各种活动中,或者说每个活动怎样围绕目标来开展,就成为实践活动中应当特别关注的问题。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附属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