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地方频道-教育职场
肯尼斯·筱冢:绝不让爷爷再丢一次(组图)
2015-12-23 07:14:51
 

  凭借一双袜子,亲人能随时知道爷爷的动向

  现在,每到阳光灿烂的日子,肯尼斯就会拉着爷爷的手,到院子里散散步,哼哼小曲。曲子永远都是那一首:“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这是爷爷的最爱,他总是会跟着哼出几个音。每当入夜,陪伴爷爷的就换成肯尼斯发明的“袜子”。

  一年以前,在一次次丢失与找回之后,肯尼斯决定一定要为爷爷做些什么。他希望还给爷爷体面而有尊严的生活,也希望家人不再因为过度的紧张而神经衰弱。

  在一个昏昏欲睡的夜晚,爷爷起身双脚落地的瞬间让他灵光一现,为什么不在爷爷袜子上安装一个传感器呢?传感器能检测到由于爷爷体重造成的上升压力,将警报信号发送到看护人的手机上。这样,凭借一双袜子,亲人就能随时知道爷爷的动向了。

  肯尼斯当时要解决3个问题:首先要打造一个传感器,其次要设计一个电路,最后还要编写一个手机App。

  困难比预想的要多。光是找到一个可穿戴的传感器就不是什么容易事。理想中的材料要足够轻薄灵活,穿着舒服。肯尼斯试过橡胶,但却没法服帖地粘在脚底。经过无数实验,他最终用感知压力的电子墨水打印了一个薄膜式传感器,一旦产生压力,墨水粒子之间连接性增加,通过测算电阻,感知压力。

  接下来,在肯尼斯的设想里,感知到的“压力”将通过无线信号传输到设备中以提醒看护人。但无线信号非常耗电,病人得随身携带一块大号电池保证系统的运转。绞尽脑汁后,肯尼斯忽然想起低功耗的蓝牙技术,这个省电的“家伙”只需一颗纽扣电池,就能避免“袜子”半夜没电的尴尬。

  最后一步是设计一款App,充当接收信息的远程“报警器”。编程对于肯尼斯来说是个新鲜的领域。并不善于java和xcode的他终日奔波于电脑桌与图书馆之间,看极客视频,翻厚厚的指导书籍,终于编写出了理想中的智能手机程序。

  最终,一款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制作的“袜子”诞生了。

  家人温情的陪伴取代了焦虑的寻找

  在此后长达一年的实验里,全家阻止了爷爷的900次“出走”,成功率为100%。肯尼斯也凭借那双特殊的袜子获得“美国行动科学家奖”。当他戴着黑框眼镜,穿着格子衬衫和明显大一号的西装站在台上的时候,这个有着书生气的华裔少年才15岁。

  他喜欢户外运动,喜欢远足,喜欢潜水,但更大的兴趣却在如何解决问题上。6岁的时候,小肯尼斯的家人在浴室滑倒,伤得很重。他就想在浴室的地砖里嵌入传感器,当有人摔倒时,能马上发现。不过那时,他还没从幼儿园毕业,有“心”而无“力”。

  9年后,传感器的想法在袜子中实现了。“如果我可以用这个小东西保护我的爷爷,那它一定也可以保护更多的老人。”肯尼斯开始在美国加州的3个护理院推广设备。

  他还专门为那些晚上睡觉不穿袜子的人设计了一款功能类似的纽扣,可以根据感应到的落差值和运动状态,确定患者是否要“夺门而去”。

  在关于这个天才少年的新闻评论栏里,患者家属、疗养院和商家纷纷留言,寻求合作和询问在哪儿可以买到这双袜子。

  毕竟,阿尔茨海默病带来的无力感曾经深深笼罩着这些人。脑部退化是不可逆的过程,它是一种缓慢的、渐进式认知功能衰退,并最终导致生理机能丧失。阿尔茨海默病协会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哈里·约翰斯表示:“它是一种毁灭性的疾病,它会逐渐让患者丧失独立性,直至最后失去生命。”

  即便是最乐观的科学家在谈到有关这种病的研究进展时都会显得小心翼翼,极为保守。一直以来,阿尔茨海默病扮演的都是“希望杀手”的角色,每个挑战者都遭遇了失败。

  2002年一个颇有前景的疫苗横空出世,成为该领域前所未有的突破,但紧随其后的临床试验却让人大失所望,科学家发现,这种疫苗会引起脑部和脊椎感染。尽管后续研究又进行了几年,最终疫苗还是宣告失败。2009年8月,一种备受期待的治疗药物问世,但后来证实不仅没有疗效,还会加重病人认知能力的退化。

  “可怕的是,阿尔茨海默病无国界。任何人都有可能患上它,所以每个人都应该行动起来抵抗这种疾病。”哈里·约翰斯说。

  肯尼斯在为此进行一个少年的尝试,虽然并不能从根源上治愈此症,但却尝试“让生命更美好,让人们可以生活得健康幸福”,肯尼斯说,“这就是我的梦想。”

  在无数次黑板前演算、键盘上打字、电路板上焊接之后,肯尼斯让家人对爷爷温情的陪伴取代了焦虑的寻找。

  “我永远也忘不了第一次成功地捕捉我爷爷半夜下床的时刻。”当那双装有感应器的袜子触地的瞬间,肯尼斯好像被一种神奇的力量击中了,那绝不仅仅是随之响起的手机报警音。


编辑:小微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热图推荐

来源 | 中国青年报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