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小伟
近日,地处县城郊的东平县职业中专门口车水马龙,来往人群络绎不绝。正在门口等车的赵庆民告诉记者:“俺是从老湖镇来参加移民培训的,学的是特种养殖。2013年养的狐狸因禽流感死了一大半,损失两万多元。以前都是个人摸索,不明白咋回事,通过培训明白了预防的门道,想再多养些。我们几个养殖户还想联合办个养殖场,村上也很支持。”
据了解,东平县是山东省第一大移民县,全国第二大移民县,有库区移民24.5万人,占全县人口的30.8%。近年来,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扶贫攻坚战的打响,山东省针对库区移民实施了“成方连片”抓党建、促脱贫的避险解困建设工程,实行了一系列惠民富民政策,东平库区移民成为精准扶贫对象。东平县职业中专作为该县职业技能培训基地,积极主动地开展了有针对性、多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走出一条“搭台、拓域、创新、共享”的培训路子,增强了库区移民的“造血”机能,助力移民圆了“致富梦”。
适应移民需求 拓展培训领域
早在2010年新校区建设之初,学校就提高办学层次、扩大办学规模、提升服务功能向当地政府建言献策,积极研究库区移民政策,谋划成立移民学院。2014年7月,东平县政府与泰山职业技术学院签订校县合作协议,共建泰山职业技术学院东平移民学院,为学校开展移民培训提供了强大后盾,在专业设置、师资力量、设施条件等方面给予了强力支持,成功搭建了库区移民培训平台。
学校成立专门培训机构,学校领导带着教师们走村串户,查民情、听民意,广泛调研,根据农村实际和移民心愿,确定开班方向,制订教学计划,结合专业特点开展了种植、养殖、机电技术应用等实用技术培训。学校还注重做活“水文章”,打好“旅游牌”,积极与东平县旅游局、商务局、林业局等部门联合,充分利用移民学院的人力资源和设施条件优势,拓展培训领域,“农家乐、渔家乐”“乡村旅游发展”“桃树丰产栽培技术”等培训班一个接一个,移民素质提升了,农民增收致富了,学校的事业也随之快速发展。
老湖镇前埠子村村支部书记宋朝元,带领本村村民王萍、解庆丽参加学校电子商务培训班受到启发,回村后支持解庆丽开淘宝店,促销松花蛋、麻鸭蛋和莲子粥粉等东平湖特产。“我利用在培训班上学到的知识,不断摸索,学会了网上销售东平湖产品,销量还不错。”解庆丽生动地形容开网店后的变化,“不少村民都跟我一起做起了网店生意,火得不得了,‘东平湖牌’唱响全国。”
结合移民实际 创新培训形式
“老百姓最清楚自己需要什么,只有满足这些需要,学校才能有持续的生命力。”谈到库区移民的教学活动,学校教导处主任井维星告诉记者,“当你教给他一样知识时,移民兄弟会问你‘有用吗,能挣到钱吗’。所以,贴近实际,贴近农民、移民兄弟需要的,就是我们做培训所追求的。你看,今天商老庄培训的是水产养殖,明天就是旧县的乡村旅游培训,老百姓都期盼着这一天。”
在培训过程中,逐步建立了以学校为龙头、以乡镇成教中心为依托的培训网络,采取集中培训和分散指导相结合的方式,灵活运用课堂讲授、案例教学、岗位实践等形式提高学习效率,特别是流动课堂、交叉巡回授课更是方便了移民群众。根据移民的实际生活特点,上课地点大多在村里,农忙时课少、农闲时课多,有时白天上课,有时晚上上课。教师们除送课到村外,有些专业课程的教学与考核就在田间水边进行。“我们的工作随着移民生活的节奏,几乎没有节假日,移民兄弟称我们的工作是‘5+2’和‘白加黑’(没有周末,上课不分白天晚上)。”培训处负责人说,“尽管很累,但是我们感到很充实很满足。”
近年来,学校免费上门开展的“农家乐、渔家乐”技能培训服务,让移民群众吃上了“旅游饭”,让库区经营“农家乐、渔家乐”的老板们心里乐开了花。水浒韵渔家乐老板张卫东说:“来我店里吃饭的客人越来越多,回头客也很多,客人都问是不是换厨师了,我说没换,只不过县职校来人培训,我让厨师好好学了,菜样变多了,口味提升了,职业中专真是帮了大忙。”
树立服务意识 共享发展成果
立足服务搞培训,接地气的专业设置、丰富的课程、灵活的教学手段,让移民群众尝到了甜头。在教学上,学校免费开展“种植、养殖、农家乐、渔家乐”培训,不厌其烦,手把手地教,在学校集中培训期间免费提供食宿。在就业安置上,多渠道考察用工单位,特别是通过县人力资源市场和企业招聘活动等形式,组织学员参加现场招聘会和双向选择,促进就业。2015年,学校举办培训班50多期,培训移民群众3600多人次。随着移民就业创业能力的不断提升,“培训一人、脱贫一户、致富一方”的连锁效应正在发酵。
东平县职业中专校长张久芳说:“开展库区移民培训,既是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成方连片’抓党建、促脱贫的工作部署,也是回报社会的具体体现。同时,移民培训也丰富了学校‘学历+技能+创业’的教学模式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