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地方频道-教育职场
“靶向治疗”断穷根
2015-12-12 09:06:00
 原标题:“靶向治疗”断穷根

  ■本报记者 阳锡叶 特约通讯员 向波

  日前,湖南省怀化市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了教育精准扶贫试点“643”计划,该市将在两年内实施学前教育普及、教师队伍素质提升等六大工程,推进教育信息化等四大项目,建立完善教育优先发展目标责任考核机制等三项保障,推进该市教育全面发展。这标志着该市教育精准扶贫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近年来,怀化市实施教育精准扶贫,将人、财、智、物等各种资源精准对接到学校、输送到教师、作用于学生,推动教育扶贫从“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从“功利型”向“功能型”转变,不断提升教育服务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贫困家庭脱贫解困的能力。

  怀化地处国家实施的武陵山片区扶贫攻坚规划中的核心地带,是一个集老、少、边、穷多项特征于一体的后发展地区。据统计,目前,该市农村教学点教师平均年龄达57岁,专任教师中,小学专科以上学历、初中本科及以上学历分别为75.72%、57.57%,中职教师学历合格率仅为49%。此外,还有90所合格学校待建。

  怀化市市委书记彭国甫说:“教育在扶贫开发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功能。没有教育的优先发展,就没有人才的优先培养,就没有产业的健康发展,就没有精准扶贫的有效落实,就没有经济社会发展层次品位的提升,必须以强力推进教育精准扶贫试点工程为突破口,在思想上、感情上、行动上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

  扶贫先扶教。近年来,该市针对教育这块短板,精准下药,靶向治疗。针对教育硬件设施较为薄弱的现状,该市启动实施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新建合格学校465所、教师公租房3134套,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61所,建成农村公办合格幼儿园57所,普惠性民办幼儿园206所,新建、恢复或改建村小(教学点)60所,改善现有151个村小(教学点)条件,城乡办学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

  针对农村师资队伍较为薄弱的现状,怀化市依托湖南第一师范学院、长沙师范学院、芷江师范学校等学校,在湖南省率先启动了从本乡本土初中毕业生中定向公费培养村小、教学点教师工作,目前已为村小、教学点培养教师1200名,并每年安排1500名左右城镇教师到农村支教、农村教师到城区学校跟班学习。

  贫困面广、贫困学子多,是怀化的另一特点。为此,该市实施了贫困地区就学保障到人工程,补助贫困学生就学,每年从培训资金中给每个贫困村安排2万元助学基金,就读高中的每人每年补助3000元,就读职业学校的在国家每人每年补助1500元的基础上增加3000元,就读大专、本科及以上学校的每人每年补助2000元,2014年以来,共落实资金2534万元。同时,该市广泛发动社会力量扶贫助学,今年以来,仅教育部门就接受社会资助资金近1000万元,资助学生1.32万人。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怀化还大力实施高等教育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支持怀化学院、湖南医药学院培育和重点发展支撑贫困地区特色优势产业的学科专业,为贫困地区培养敬业奉献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充分发挥高校以及职业学校在人才扶贫、科技扶贫、智力扶贫、信息扶贫、产业扶贫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积极开展校地合作。中央民族大学、湘潭大学、怀化学院等院校相继与怀化签订了市校战略合作协议。

  怀化市紧扣产业发展和扶贫攻坚,积极创办职业教育特色学校、特色专业。目前该市已有省级精品课程5个,省级精品专业7个,省级专业带头人15人,省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示范性特色专业6个。

  


编辑:小微

相关新闻

热图推荐

来源 | 中国教育报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