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地方频道-教育职场
高三文科女生脑洞大开:让机器人帮你实现垃圾分类
2015-11-05 15:33:49
 

垃圾智能分类设想图

铝箔层

下压装置

垃圾桶盖内部电路

设计者余飞扬

  在日前举办的第15届“明天小小科学家”活动的展示现场,一个配合多传感器实现的“垃圾智能分类机器人”以其环保、节约的理念和方便、简洁的特性而颇受关注。这个垃圾智能分类系统的创造者余飞扬,是一位来自人大附中的高三文科女生。

  五大检测点实现分类细化

  余飞扬制作“垃圾分类机器人”的缘由是在一次学校组织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中,通过调查发现,市民垃圾分类的意识还比较薄弱,外加分类垃圾的基础设施也并不是很完善,“就连平时很注重环保的家人也有时会不小心投放错误。”此外,可回收垃圾的种类很多,“不同种类的处理方法都是不一样的,”统统放置在一个垃圾桶内集中处理不仅会为后期分类带来麻烦,还有可能造成资源的浪费。

  针对目前的能源危机,如何能减少垃圾分类过程中的人为差错,从而对垃圾进行准确、高效的分类?一个独立于垃圾投放者的自动化、智能化的垃圾分类机器人的念头在余飞扬的头脑中萌生。

  回头看看这个机器人设计的过程,余飞扬得到的最大一个收获就是认识到在复杂的世界背后蕴藏着的规则往往极为简单。借鉴发达国家对垃圾特性分类的规范,在一次一次的调研中,她试图总结一个针对中国国情的垃圾物理特性表格,最终确定了5个检测点:透明度、挤压声频率、硬度、导电性、质量。

  其中最基础的是透明度和挤压声频率的识别。通过透明度的辨别,可以区分透明材质和不透明材质,“比如金属和塑料就可以通过透明度来辨识。”此外,在这个“智能垃圾桶”里还安装有下压装置,会对投掷进入垃圾桶的物质进行挤压,每种材质经挤压发出的声频都是不一样的,通过不同挤压声频率的识别,可以区分出不同的材质。

  在这两种检测条件的基础上,系统还结合硬度、质量、导电性的检测,5个传感器同时运行,就可以得出十分准确的垃圾种类分析结果。“目前已经可以辨别的垃圾种类范围包括塑料瓶、塑料袋、纸盒、旧书、金属易拉罐等。”

  12下一页 12下一页


编辑:小微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新闻

热图推荐

来源 | 北京晚报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