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穷州”走上教育发展“高速路”
■本报记者 倪秀 刘磊
“越是落后,越是要大力发展教育信息化,穷州更要办现代化的教育!”日前,四川省教育信息化推进工作现场会在甘孜藏族自治州举行。作为经济总量排名长期垫底的“穷州”,甘孜州对教育信息化的重视让与会代表深受触动。
近年来,甘孜州将信息化作为教育扶贫、追赶发达地区教育水平的重要手段,让藏区教育一改过去贫穷落后的面貌,呈现出喜人的变化。
搭建教育信息化中枢平台
康定市环山东路2号,有着“智慧大脑”之称的甘孜智慧教育云服务中心就坐落于普通的楼群中。
“康巴网校”是该中心的实体机构。走进网校的远程听课与管理视频调度室,记者看到,工作人员正通过大屏幕查看各地正在进行的讲课现场视频,甘孜州内教师只要注册一个账号,就可以通过州教育资源网听课、评课。
甘孜州州长益西达瓦认为,互联网让民族教育有机会实现“弯道超车”,在较短时间内赶上内地的先进教育水平,实现教育均衡。
从2009年开始,甘孜州财政每年补助信息化建设专项经费500万元,2013年州级财政补助经费标准又提高到2000万元;各县积极整合费用以1∶1配套,全力投入教育信息化。过去3年,甘孜州投入约3亿元支持教育信息化建设。
“看起来我们一次性投入了大量资金压力很大,实际上是一本万利的事。”甘孜州教育局局长嘎绒拥忠说,信息化给教育带来的红利远远高于这些投入,拿教师培训来说,甘孜州短短半年就施行了9万人次的网络培训,如果按传统方式,没有几千万元根本干不下来,而现在没花一分钱,还免除了老师舟车劳顿之苦,“我们要算大账、算长远账”。
目前,甘孜州智慧教育“云服务”实现全覆盖,成功建成“三通两平台”。教育城域网覆盖学校732所,占全州学校总数的71%,实现有电学校网络校校通;班班通设备覆盖全州3882班,占全州班级数的83%,实现乡中心校及以上学校班班通覆盖率100%;建成计算机教室323间,师机比达到2∶1,生机比达到6∶1,实现乡中心校及以上学校至少有一间计算机教室;全州通网通电学校人人拥有网络学校空间。
让优质学校从“前端”变为更加偏远学校的“远端”
教室里,讲台上的老师“不见了”,学生们目光所及处,是电子白板上播放的视频里老师神采飞扬的画面——这是近日记者在康定中学高一(15)班看到的场景。视频中授课的是成都七中高一化学老师。
借助信息化技术,前端和远端学校同步直播上课的远程网络教学,在甘孜州各学校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早在2002年,康定中学就与成都七中东方闻道网校合作,开办高中远程直播教学班,成为甘孜州最早吃“螃蟹”的学校。
“刚开始也有很多不适应,特别是老师的职责如何重新定位。”康定中学校长陈军介绍说,直播教学中,正课都由前端学校教师实施,远端学校的教师则“退居二线”。“这样一来,我们的老师还能干什么呢?长期不给学生上正课了,老师的教学能力是不是会下降呢”?
这种担忧很快被打消。因为学情不同,康定中学的学生听完成都七中老师的课后效果也参差不齐,而这时就需要本地老师查缺补漏,有针对性辅导。“我们要求老师们从‘教师’变成‘导师’,做学生学习的辅导者、学习动力的激发者、学习活动的管理者”。
康定中学先行先试的经验很快在全甘孜州推广,并扩大到初中、小学、幼儿园学段。
但如果全部实行内地优质学校直播(录播)教学,将内地学校老师的课堂原封不动地搬入大山深处的学校,可能又会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
怎么办?甘孜州教育局想到了构建本土的直播教室,让康定市的优质学校从前端变为更加偏远学校的“远端”。通过建立上接下连的教育信息化“中枢机构”,建立“省内优质带动州内优质”“州内优质带动州内薄弱”的机制。
教师素质、教学质量同步提升
智慧教育云服务中心的搭建,给甘孜州教育信息化铺上了畅通无阻的“信息化高速公路”,但要借助高速公路彻底改变甘孜州教育相对落后的面貌,则需要一大批具备信息化教育能力的教师。
甘孜州电教馆馆长何光良介绍,利用搭建好的远程教育平台,甘孜州开始推行常态化远程网络教师素质能力提升培训,每所学校组建网络培训师资队伍,每天通过网络开展一小时的教师素质能力数字化交互式培训。
截至目前,全州建成远程师训室272间、听课教室272间。总计开展“每天1小时”培训284节次,参训人数9万余人次;实现全域内教育教学、学校管理、行政办公、师资培训等业务数字化、智能化。
信息化成为甘孜州培养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一条捷径,远程网络教学与备课让甘孜州一大批教师快速成长,不少教师在全省教学大赛中斩获奖项。
2012年,康定中学高中网络直播教学班学生毛鑫被清华大学录取,实现了甘孜州本土培养清华学生零的突破。近3年,该州高考本科上线人数逐年递增,2015年本科硬上线达415人;初中升学率逐年提高,今年初中升学率达到100%。教育信息化让甘孜老百姓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