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剥夺了大学生的选择权
近日,中国高校传媒联盟面向313名在校大学生开展了一项关于大学生毕业实习安排的调查。调查显示,55%的高校会在毕业前统一安排毕业实习,其中23%的高校在毕业实习期间不允许学生以同类或他类实习代替校方安排的毕业实习。主要集中在师范类、医学类院校。
“我很想去实习,却没有时间。”西南某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韦树黎(化名)在毕业实习这件事上更加焦虑。由于专业的特殊性,他必须在大四上学期完成每周16节的课程。
“一方面科技更新换代速度快,我们专业需要大量学习。另一方面,学院改革,在教学安排上,我们比往届学生多了一些以前没有的课程。”因此,韦树黎一直没有时间参加实习。
韦树黎表示,由于西南地区属于教学资源相对匮乏、师资力量薄弱的地区,再加上个人选择、专业课程和社团工作等综合原因,让他在面临就业竞争时压力重重。在他看来,现在很多用人单位都很看重学生的实习经历,也会把工作机会向长期能够在本单位实习的同学倾斜,“能不能尽快上手”是很多用人单位选人的标准之一,但是大四上学期的课程安排和论文筹备任务,让本想多去企业实习的他头疼不已。
而今年7月毕业于西南某师范院校的林纬,在刚进大学的时候,就明白自己的专业需要完成“专业实习”和“教学实习”两个部分才能顺利毕业。然而在大学期间,他对传媒行业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大学几年的历练,林纬不仅成长为校园媒体中的佼佼者,在大三的时候,更是争取到了某中央级媒体的实习机会,这与学校安排的专业实习冲突了。和辅导员沟通后,林纬在专业实习期间选择了自主实习,顺利去了心仪的单位。
然而几个月后的教学实习却让林纬犯了难,此时他正在媒体实习,不仅得到了极大的锻炼,而且长期实习会有留在该媒体的可能,即使未能留下,这段实习经历也将成为他日后求职的一块敲门砖。“我们师范专业的实习都是以学分计算的,每个部分8个学分,教学实习不仅是拿到教师资格证的必经之路,也是顺利拿到毕业证、学位证的必要条件之一。”林纬回忆道。
于是林纬再一次向辅导员诉说了自己的苦恼,在辅导员的帮助下,林纬和院领导展开了一场对话。林纬心里很矛盾,一边是难能可贵的实习机会,一边是和毕业挂钩的重要实习,让他实在难以抉择。
最后,在学院领导的通融下,林纬选择了继续留在媒体实习,同时“伪造”了一份教学实习资料。“教学实习需要完成足够的材料,包括实习手册、教案等,院领导说我需要自己完成这两个月的实习手册,只要找到一个愿意接收我的学院,就算自主申请教学实习。”林纬说,“我每天都要写教学日记,前前后后写了几十份。”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知名教育学者熊丙奇将中外大学的教育管理制度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对比。在他看来,所学专业方向与就业方向不相符,给学生带来的问题,除了国家政策需要进行更加人性化的调整外,高校在人才培养方式方面也存在问题。与国内学校相比,很多西方国家的高校,在转学和转专业政策上都比较完善,“自由地选专业在国外是很普遍的现象”。而国内大学生相对缺乏选择权。进入学校后,即使学生对学校和专业不满意,也很难申请转学校和转专业。熊丙奇认为,“现在转学转专业可能会有一些灰色空间,国家就进一步限定了转专业和转学的条件,这本身就和我们教育制度和社会环境有一定的关系。”
在中国高校传媒联盟的调查中,23.96%的受访者表示,若校方统一安排的岗位和日后就业方向不对口,虽然能够申请参加对口类别的实习代替,但是由于申请的手续繁琐,一旦出问题就会影响毕业,大多数学生不得不参加学校统一安排的大实习。
龙岩某学院的谢同学表示十分无奈,他被学校安排去矿山实习,自己另找了一个感兴趣的实习单位,打算两边同时兼顾的时候,却发现办理的流程实在是太繁琐了。他说,即使去了心仪的实习单位,所学专业要求要完成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也会变得很麻烦,“看似不是学校在为难你,但实际上并没有一个合适的办法,去解决不从事专业或者专业相关工作的实习路子。”
调查结果显示,仅有20.13%的大学生表示校方统一安排的实习符合自己日后的就业方向;21.73%的大学生认为校方统一安排实习不够人性化,有更为理想的实习单位,但出于某些原因(请不到假、不能替代统一实习等)无法参加。
针对这种现象,熊丙奇认为,教学实习在大学的课程体系中相当于一门必修课,有相应的学分。不参与学校安排的实习就会修不到这个学分,导致学分不够,不能毕业。“大学生不能自主选择毕业实习是大学教学必修课体系安排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