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网贵阳10月18日电(记者郏亦真 向定杰)近年来,“国学图书热”成为中国读书圈新风尚。从经典名著畅销到古籍收藏热,再到自身的种种专业化探索,在倡导发扬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经过数年沉淀,国学图书逐渐找到了自身发展的新方向。
10月16日在贵阳孔学堂开幕的中国首个国学书博会,国内各大古籍出版商汇集一堂,两万余种国学书籍同时展出,成为国学图书爱好者的一场“盛宴”。
其中,具有收藏价值的国学书籍颇受欢迎。正在贵州民族大学文学院就读的大学生何金蕊表示,她和一起来的同学都有意趁着展出机会,选购几套经典国学著作的精装版。参展的文物出版社负责人赵倩也介绍说,开展后销售情况不错,字帖、线装书、手抄本等具有收藏价值的读物畅销。
国学图书因其收藏价值,不仅受读者欢迎,同样被业界看好。著名民俗画、连环画家罗希贤就表示,由于连环画可读性强、收藏门槛低,已逐渐成为收藏市场的宠儿。好品相的第一版《鸡毛信》可以卖到5000元,一套全新的《三国演义》则拍出了20万元的高价。存世量日渐稀少的孤本连环画更具有巨大的升值潜力,一本数万元的例子不在少数。
不仅纸质书籍收藏热,国学图书电子化也是业界发展的新方向。在电子阅读越来越普及的当下,国学图书也不甘落后。凤凰出版社社长姜小青认为,未来国学图书与古籍数字化,是显而易见的趋势,尽管尚处于起步阶段,但传统出版单位都在利用自身的内容优势进行电子化探索。目前,由中华书局牵头,多家老牌国学出版社参与打造的中华经典古籍出版数据库,就是在现有完善整理技术基础上,对国学图书数字化的尝试。
“国学图书热”让出版界看到了国学图书巨大的发展潜力,但不少业界专家指出,热潮也暴露出目前中国国学图书出版重复多、不注重细节等问题。中国出版集团党组书记王涛建议,国学图书要逐渐走上专业化道路,可以采用包括培养人才,加强出版界合作等多种方式,实现从“跟风出版”到专业国学图书的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