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人士悼念让·德·米里拜尔记者 王健 摄
让·德·米里拜尔(生前照片)记者 翟小雪 摄
【96岁的法国老人让·德·米里拜尔,在西安生活工作近四十年。他在生活中对自己很“吝啬”,却把自己的时间、精力、金钱,都奉献给了教育事业,给了他认为需要帮助的师生以及朋友。他不仅将其毕生所学奉献于中国,致力于中法文化交流,去世后还将自己的遗体捐献给中国,用于医学教育、科学研究事业。】
2015年10月14日,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校园里一座用来纪念遗体捐赠人士的石碑上,嵌入了一个叫让·德·米里拜尔的人的头像。
这个有着“陕西好人”“中国好人”等荣誉的西安外国语大学终身名誉教授,在西安生活了近40年后,2015年10月10日去世。他最后的公益之举,是将自己遗体捐赠给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希望我的遗体能对中国的医生有一点小帮助”。
昨日上午,让·德·米里拜尔先生追思会暨遗体捐献仪式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遗体捐献厅举行。哀乐、绢花、眼泪,让生前的家人、朋友、同事以及受过他帮助的人,自发前来为他送别。
一个“用心”的人
让的课堂总是充满轻松亲切
“我从北京赶来,刚进交大医学部的大门,就看到很多人在奔跑,我连想都没想,就随着人群在跑,我知道他们和我一样,赶着想去最后看一眼让。”让·德·米里拜尔先生的追思仪式结束后,前来参加追思会的刘女士和魏女士仍站在现场,不忍离去。
“我们是让在西外教的首届法语学生,至今犹记得让当时给大家讲课的情形。”魏女士回忆,1976年,得知一个法国人要来给大家上课,同学们不免有些紧张。“让走进课堂后,就把一本书顶在头上,模仿坐在下面的学生因为紧张有点发抖的样子,嘴里说了句法文:Demande un livre(一本书顶在头上),课堂的气氛一下子轻松了”。
魏女士告诉记者,当时让的课堂总是充满轻松亲切的氛围,也就是从那时起,现在从事旅游的她因为让,对法国有了一种莫名的亲切感,“让真的是一位爱的使者、文化的使者,他毕生也在致力于此”。
“让的教学方式给我们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而让的‘用心’则是我们都非常喜爱他的原因。”同样为让的第一届学生的刘女士说,让是一个追求精神境界的人,平日里学生和朋友们送他的小礼物,让都仔细地保存着。“这是一种尊重,让我们从内心深处感受到尊重”。
刘女士流着泪回忆,毕业多年后同学们去看望让,让竟然拿出了1976年首届学生的名单,看着已经破旧的纸张,很多人都感动地哭了。“那份名单还是我抄的,这样的例子太多了”。
12下一页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