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地方频道-教育职场
贵州威宁回应本报留守儿童报道
2015-10-13 09:09:00
 

  原标题:贵州威宁回应本报留守儿童报道

  本报讯(记者 张婷)10月9日,中国教育报编辑部收到了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关于营山小学核查情况和采取措施的报告》。报告称,威宁县教育局对本报《探访营山村》的报道高度重视,并组织调查组对报道中提及的牛棚镇营山小学学生情况进行核查。

  调查结果表明,该校留守儿童工作基本落实,学校有营养午餐,学生上学最远距离不超过3公里。威宁县教育局局长肖良宪说,近年来,该县一直加大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力度,确保在“衣、食、住、行、学、乐、病”七个方面都有保障,让每个孩子都能健康成长。

  9月24日,中国教育报刊发的《探访营山村》,记录了威宁县牛棚镇营山小学学生的日常生活,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9月25日,该县教育局立即成立了由5名督学组成的调查组,赶赴营山小学,就社会关心的问题展开调查。

  针对学生上学太远的问题,调查组核查了全校370名学生的家庭住址,发现距离学校最远的是新华村和平组。为了核实上学的距离和时间,调查组与宁蓉同学一起步行回家,全程用了约40分钟。据宁妈妈介绍,孩子每天早上7点左右从家出发,上学路程在3公里左右。

  关于师资队伍和教学质量问题,调查显示,营山小学现有教师17人,师生比为1∶21.75,符合贵州省定师生比1∶24的标准。这几年,该县教育局还为学校安排特岗教师,加强音、体、美专业师资力量。校舍建设达标,2000年还配备了图书室,现有图书4200册。无论是学校建设,还是师资配备,营山小学都基本满足了教学需求。调查组走访得知,周边村民对学校是比较认可的。宁妈妈说,村里也有小学,孩子只要15分钟即可到校,但考虑到学校的综合质量,最后选择了营山小学。

  就社会关心的留守儿童生活保障问题,报告称,这些年,营山村不少村民陆续外出打工,孩子仍留在村里上学。营山小学现有留守儿童28人。对于这些孩子,从县政府到县教育局再到教师,都给予了很多关爱。为了做好留守儿童工作,政府组织工作小组利用周末和节假日,进村入户,对全镇所有留守儿童的相关情况排查摸底,并按照贵州省制定的统一标准,为每个留守儿童建立成长档案,并由专人结对帮扶。营山小学正在建设“阳光少年之家”,使之成为留守儿童心灵的港湾。

  肖良宪说:“近年来,我们一直将留守儿童工作作为重点工作,不断加大力度,出台了很多保障制度和措施,引导全体老师关爱留守儿童。现在,过年过节老师都会到孩子家中家访;孩子生病或者有困难,老师也总是第一个出现。可以说,孩子的父母不在家,老师就是他们的临时爸妈。”

  但肖良宪也坦言,留守儿童的生活及心理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单靠政府、靠教育很难彻底解决。他呼吁,父母要履行监护人的责任,承担起最基本的养育和管教职责;对不履行监护职责的父母,在国家层面和法律层面要尽快出台具体化、可操作性的措施;社会要给予这些孩子更多关爱,为他们搭建更多舞台。

  报道刊发后,社会各界纷纷给肖良宪来信来电,关心学校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情况。肖良宪说,他们正在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校校完善、总体跨越”目标,加大教育建设投入。截至今年9月,威宁县教育投入达12.68亿元,力求解决学生有学上、上好学的问题。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中国教育报

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