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0月3日电(记者吴晶)基于日前发布的《2015基础教育发展调查报告》,有专家指出,在适龄人口减少带来生源人数下降的趋势下,我国需要摸清教育的家底,审慎做好教育十三五发展规划。
根据中国教育在线日前发布的2015基础教育发展调查报告,从2004年起,我国小学一年级入学新生只有1700万左右,相较上世纪90年代末每年减少约800万人。2014年新生儿童不足1700万。
“这一系列统计数字意味着,未来20年我国每年最多只有1700万潜在生源。生源红利已经没了,这是所有教育规划的基础。”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说。
根据这位专家的研判,伴随人口的减少,中小学生无论新招生数量还是在校生存量从2004年开始没有任何明显的反弹与上扬的趋势,各级各类学校的规划及发展,都将受到直接长期的影响。比如,在不削减高校招生计划的前提下,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还将继续增长,从大众化奔向普及化,这是否和我们整体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值得深思。
据统计,最近3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增长了10.6个百分点,达到37.5%,超过了此前8年的增长速度。
“必须清醒看到,高校毛入学率的增长是与招生计划难以完成同时存在。”陈志文强调,适龄人口的减少所导致的招生计划难以完成不仅在高等教育阶段日趋明显,在中等职业教育领域也尤为突出。
《2015基础教育发展调查报告》统计,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招生人数已连续下降5年。明显低于长期以来坚持的中等职业教育招生人数不低于高中阶段50%的原则线。“除了适龄人口的根本因素,人们仍未改变的观念和上大学容易,都是导致学生和家长放弃职业教育的因素。”陈志文说,因为招生量较大,生源有限,全国大多数地区高考录取比例都超过了80%,一些省市高达90%以上,这就直接导致很多学生与家长放弃中职,选择普高,目的就是上大学。
专家强调,教育规划的一个重要任务是解决一些结构性的矛盾,在用工荒和就业难的现实困境面前,教育政策要有前瞻性规划和引领性设计,要在体现公平的同时注重效益和长远。
据《2015基础教育发展调查报告》,1997年以来,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支出呈现逐年增长趋势,高等教育的生均经费仅有初中生均经费的1.6倍,高中经费的不足2倍,初中生均经费甚至高于普通高中,显然是不匹配的。
“在教育规划中,成本投入和投资效益需要更精细核算,以保证学生的读书钱用得更好。”陈志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