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地方频道-教育职场
“校长上课”需因校制宜
2015-10-01 09:04:00
 

  原标题:“校长上课”需因校制宜

  ■鲍传友 高兰

  2013年教育部发布了《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首次把校长角色与一般管理人员和教师角色区别开来,突出了校长的使命、核心能力和任务,可以说是我国校长专业化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为了贯彻《校长专业标准》,提高校长领导力,全国各地教育管理部门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些地方甚至明文规定了校长必须上课,喊出了“校长不上课就要被下课”的口号,颇为吸引眼球。

  那么,校长要不要上课呢?这不是一个凭经验、决心和胆识来决定的事情,它需要结合实际来认真讨论。我觉得要澄清这个问题至少要明晰以下三点。

  一是,校长角色不同于一般的管理者和教师的角色。校长的核心任务是确定学校发展的方向,引领和激励教师向着正确的方向迈进,就像一艘轮船的舵手一样。从领导学上来说,领导行为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目标与行为之间具有间接性,也就是说领导无需事必躬亲,要有抓大放小的意识和判断力。“校长上课的提法”看起来是在强调校长的专业素养,提高校长的教学领导力,实质上是没有真正理解校长作为学校领导者的定位和角色,其结果必然是校长角色错位,出现“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的现象。

  二是,校长专业化并不意味着教学专业化。校长专业标准中提出要校长引领教师发展,但这是否意味着校长必须上课就另当别论了。好比是教练训练运动员,并不需要亲自上场比赛,让校长上课就有让教练上场比赛的嫌疑。众所周知,任何行业的专业化都与分工紧密联系,行业间相互不可替代。如果有一门行业包办了所有事务,这未必会是进步。如果我们承认管理和教学都是一个专门化的职业,就要减少“校长客串教学”的现象,因为校长并非无所不知、无所不能。那种认为校长必须上课的观点,貌似重视校长的教学领导力,实质上有贬低教学专业化的倾向。当然,校长也不可以当教学的“门外汉”,任何人在做校长之前都必须首先是一个优秀的教师,对教学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深刻的思考。至于从事管理岗位以后是否还一定要上课,完全是因人而异,因校而异,切不可统一要求。

  三是,“校长上课”需要权衡利弊。尽管校长上课可以让校长更加了解课堂情况和学生学习情况,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学校师资不足的问题,但仔细衡量,仍然是弊多利少。如今学校存在政校关系不清、家校关系不畅、权责不对称等问题,社会各方面的要求也无限制叠加,校长只能四面出击,周旋于各种琐事。且不用说能否安心备课、按时上课和辅导学生,就连认识学生的时间恐怕都少有。所以,即便校长是教学能手,把主要精力投入教学,可能会带好一个班,但却是冒着“荒”了一个学校的风险,这样,我们如何判断和选择就不言自明了。

  必须要说明的是,不赞成“校长上课”,并非否定校长教学领导力的重要性。锻炼和提高校长的教学领导力,并非要校长亲自“操刀”。校长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去关注教学改革的前沿动态,深入研究教学问题,尊重教师的专业自主,以创新的思维和方法去带领教师探索新的教学理念和模式,这才是提高校长教学领导力的正道。

  (作者鲍传友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院长;作者高兰系安徽省六安市城北小学校长)


编辑:小微

相关新闻

热图推荐

来源 | 中国教育报

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