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设国学课,体验高端实验室,实行“长短课”……昨天是全市各中小学开学的日子,根据市教委7月出台的《北京市实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课程计划(修订)》(以下简称课程计划),本市部分中小学生迎来了自己的“新”课程表。
课程改革:学生迎来新课程
中关村二小在新学期将利用周五半天时间给六年级学生上“小升初衔接课”。该校相关负责老师介绍,一些中学反馈“孩子们在国学素养和创新意识方面比较薄弱”,因此,每周安排半天时间开展“国学素养课程”以及创新素养课、日语、法语等小语种课。
史家教育集团一年级校区执行校长乔红说,“从本学年开始,将为新生开设‘小书虫’课程。”
实践活动:校内校外资源齐上阵
新学期开始后,灯市口小学每周都将拿出半天的时间为学生开展综合实践课程,每个年级都将根据不同校区特色、地理位置进行不同主题的课程,以研究性学习的方式,让所有的老师都加入到研究性课程的研发当中。
35中校长朱建民介绍,新学年35中与中科院和北航合建的9个高端实验室,包括微生物、纳米、风洞等中学阶段罕见的实验室,将向全校学生开放。
授课方式:推行“长短课”及“走班制”
艺美小学李云飞主任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这学期学校在原有课程的基础上设置了适合孩子发展的课程,比如小本课程、体育锻炼课程等。这些课程按照不同的时间、不同章节开展,也就是所谓的“长短课”。“长短课”从15分钟到1个小时不等,由教师自行安排。同时该校还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学生走班”或“教师走班”的方式进行授课。(文/见习记者 武文娟 本报记者 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