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岁的湖北当阳人王红爱,再次迎来了他的大学生涯。别人这个年纪送孩子来上学,他送自己去报到,成为武汉工程科技学院的一名新生,与班上年纪最小的15岁孩子成了同班同学。(8月31日《楚天金报》)
一心想圆大学梦的42岁大叔,其实二十多年前,在他正当考大学的“应届之年”,那时大学含金量其实不比上述“二考”差。时过境迁,十年扩招,现在考大学,再泛而言之,若只想上专科类学校,一般学生稍微努力,几乎也都是人人都有学上。而从结果导向、功利立场看,上几年学毕业扎堆找工作,其实不比之前容易多少。
当然,你会说现在求职学历门槛普遍水涨船高,大学本科是标配。随大流看,好像确实如此。但大学毕业找不到理想工作的也比比皆是。而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多少是因为好多如这位42岁大叔级考生一样,没想清楚大学到底对自己意味着什么,就一头扎进“高考—大学”这看似唯一的门径,稀里糊涂上个学,混到毕业并无所长,甚至虚度几年光阴,然后再千军万马扎求职市场?
是否人人都需要上大学?或说是否人人都适合读书?至少这位大叔已多次证明自己不适合,只是至今他还未有勇气承认,抑或根本没考虑过这个问题。从新闻看,他上英语培训都因“语言天分不够、学习难度过大”而放弃,后来两次考学,也都是考中这个专科学校。第一次毕业,玻璃厂招安保,未能应聘成功,后两年似也无职;这次竟还是想着“三年后专升本”。
从这儿看,学校和考生都没清晰定位“教、学”的价值旨归。假设他真圆“本科梦”,从此是否职场和人生就一片坦途?从他十几年求职求学路可看出,这位大叔真的不适应校园甚至职场一些基本能力和规则。他“坦言很为年轻时的任性和爱面子后悔,现在只想静下来学点技能,毕业后好好地找一份工作,让父母放心。”再结合执念的“本科梦”,这话怎么听都像是笑话。
如今,个人的价值实现早非几十年前“只有考大学”这单一途径了。靠手艺养活自己和家人,这才是值得尊敬的个体梦想。而连自己“是否适合上学、为何上学、是否必须本科”都没搞清却十几年如一日痴痴做着“本科梦”,无疑是本末倒置的近乎荒唐的事情。希望,这位42岁老大哥坎坷求学经历能成为反思的价值标本,让更多年轻学弟学妹们对自己“上学目的和人生规划”进行有益思考。谋定而后动,事半而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