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地方频道-教育职场
"牛娃"要"重金"打造?80后家长:3年辅导班花6万
2015-08-31 07:07:05
 

  有中学解释:看证书选拔孩子也是无奈之举

  对家长来说,送孩子去上培训班的真正压力来自升学。

  “如果小升初学校能考试,我们也不想看证书。”采访中,一位初中校长坦言,近年来,学校对好生源的渴求越来越强烈,因此各种生源大战也是愈演愈烈。“好孩子容易出成绩,那么选学生也要有一些依据。培训机构提供的证书至少能够做一些参考。”

  事实上,教育部早在2005年就曾下发文件,要求各地取消升学看奥数的做法。南京也早已明文规定,严禁学校自行组织或与社会培训机构合作组织以选拔生源为目的的各类考试;严禁学校以各种学科竞赛成绩作为招生的录取依据。但对于现状,教育主管部门似乎也颇有无奈。虽然严禁学校招生以奥数证书为录取依据,但是监管时却很难界定,似乎至今也没有哪所学校因为招生时看了奥数证书被罚。

  专家观点

  谈到“牛娃现象”,国家督学、江苏省教科所原所长成尚荣先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1 不能把“牛娃”概念窄化为分数和证书

  “‘牛娃’这个概念的流行,其实是家长对儿童发展的一种期待,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期待孩子的发展,有一个价值取向的问题。如果把价值取向定位在仅仅学习语数外这类学科知识上,窄化为学生的分数或是获奖的多少,那么这种价值取向是不对的。所以用知识、成绩、获奖多少来界定‘牛娃’,我不赞同;

  其次,‘牛娃’概念,我觉得应该重新定义它。所谓牛娃,应该是儿童发展过程中,有很多方面发展特别突出的孩子,其中包括道德素养、身体素养、学业素养等等,不要把牛娃定位在学科成绩上,应该更看重孩子素养的全面发展;

  再次,我们应该确认一个理念,即每个儿童都应该是优秀的,都应该能发展得很好。比如这个孩子形象思维特别发达,那个孩子语言能力特别好,这个孩子有艺术天赋……教育就应该是让孩子的天赋得到发展,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不同方面的牛娃。”

  2 家长的参与不应变成干预

  对于家长在孩子学习生活中喜好“越俎代庖”的现象,成尚荣先生表示,教育不是封闭办学,是要多方参与,家长越来越多关注孩子,越来越主动地参与到学校教育的过程中,是一个好事情,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标志;但是家长的参与,以什么理念、什么方式来参与很重要,参与不是干预,更不是对学校教育规律的一种破坏,家长要遵循教育规律,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

  “现在教育出现问题的关键,既不能板子都打在学校,也不能一味归咎家长,最根本的原因是国家应试体系尚没改变,评价机制也没有得到改变,人才观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但这不是说学校和家长就没有责任。建议家长,要端正自己的教育观,人才观,用平和的心态去对待孩子的成长,不要一味去攀比所谓的成绩,而要促进孩子之间的互相学习,这种学习是多方面的,包括谁更勇敢、更勤奋、更快乐,等等。”

  政策导向

  严控择校措施 将给“培训热”降点温

  今年是南京的“教育改革年”,教育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推进教育均衡的举措,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小学初中就近入学,择校越来越难。“这种背景下,对家长来说,带孩子上培训班的精神压力会变得没这么强烈。”南京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教育界资深人士分析说,公办小学初中就近入学,那么学校选择生源的空间越来越小,在这样的背景下,逼着孩子去搞证书也无法实现择校的功利性目的。不过, 只要有应试体制存在,中国的家长也很难豁达。“但希望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能够更为理性的去选择,不要让孩子在培训的漩涡里失去了成长中更为珍贵的东西。”(扬子晚报全媒体记者 杨甜子 王璟)

  


编辑:小微

 4/4   首页 上一页 2 3 4

热图推荐

来源 | 扬子晚报

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