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8月04日 09:06:28来源:成都商报电子版
近日,前往郜艳敏家的媒体络绎不绝,如9年前一样。
郜艳敏的家里,没有装饰品,墙上挂着的一个大相框格外醒目。这是她在当选感动河北十大人物后,与诸多名人的合影,还有一张放大了的肖像照。
虽然郜艳敏认为,“出名”打乱了她的生活,使她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压力。可她的心里,显然对那一时刻仍充满怀念,每谈起当时的情景,她的嘴角都会少有地微微露出笑容。
9年前,每次受访,她都要谈起悲惨的身世:18岁被拐卖,2700元被卖到下岸村,3次寻死未成,最后以德报怨,成了村里唯一的老师……
如今,这段历史的伤疤无人去触及,郜艳敏要面对的困难,也多集中在她出名之后。这个平时几乎不出村的农村妇女,不得不面对身边的压力,这也是她现实的生活。
郜艳敏的事迹再次被人翻出,引来舆论热议,县里、乡里、教育局、公安局都到家里,再次对她的身世进行调查。
新闻背景
被拐女成了 “感动人物”
河南姑娘郜艳敏,21年前被拐卖到河北曲阳县下岸村,受尽磨难后,成为该村唯一的教师。
2006年,郜艳敏的遭遇被当地媒体报道后,她被评为当年感动河北十大人物,后来还被一些媒体称为“最美乡村教师”。2009年,她的故事被改编成电影《嫁给大山的女人》。然而,这则多年前的新闻,最近又被网友翻出,再次引来舆论关注。
公安部打拐办主任陈士渠发微博表示,人贩子必须严惩,买主也必须追究刑事责任。
舆论的再次关注,却让郜艳敏绷紧了神经。
“我的棱角已经快磨圆了”
对于9年前的遭遇仍心有余悸
2007年1月,郜艳敏手捧“2006年感动河北十大年度人物”的奖杯,孤零零地回到村里,没有一个人去看过她。
当地政府认为她揭了家丑,便迁怒于她,险些将她辞退;率先报道郜艳敏的《燕赵都市报》记者在下岸村发放捐款时,校长对郜艳敏进行了严厉的批评,说县教育局领导让她不要乱说;央视《半边天》栏目曾想带郜艳敏去做节目,镇领导要求村支书:“如果《半边天》带走了郜艳敏,就开除你的党籍。”
郜艳敏至今难以忘记,在她“出名”之后,通往村里的道路都被控制,记者们被隔绝在村外,她也被要求在家里不得外出。郜艳敏说,她第一次见那种阵势,吓坏了。“这么多事,我的棱角已经快磨圆了。”
当年,进出村的道路被封锁后,郜艳敏曾建议前来采访的记者夜里去,“如果有人问起就说是我老家的亲戚”。
她只是说:“我还要在这生活,希望你们为我考虑下。”她对记者唯一的不满在于:“有的媒体说要把光碟寄给我,可这么多年了也没给我。”
“可我能阻止吗,能怨我吗?”
格外介意,专程让女儿上网看评价
前几日,再次“意外出名”,让郜艳敏充满了恐惧。她所在的村子,连手机信号都不稳定,她的生活圈子和了解世界的途径,只是下岸村这个小圈子。
7月30日,县里有人专程告诉她,网上有人骂她是国家的耻辱。郜艳敏专程让女儿上网看看对她的评价,她格外介意人们的“谩骂”。
因为在村里,人们对她更多地是表达不满,甚至有人当面骂她。“有些事情我也是被迫的,我也是受害者,而有些评论不是站在我的立场,而是说我骂我,可我能阻止吗,能怨我吗?”郜艳敏很是无奈。
“上有老,下有小,我能怎么办?”
担心会牵扯到家人,被追究刑事责任
面对非议,她还是不得不独自承受。
公安部门对郜艳敏的身世再次进行调查,郜艳敏却认为自己陷入了两难的境地。虽然在数年前的采访中,郜艳敏明确说过,自己是公公花2700元买来的,也讲过自己多次逃跑,被抓回后遭毒打的经历。
但如今,郜艳敏不断对媒体强调:当时,是她看到了现在的公公,恳求公公救自己走,由于人贩子不肯放人,公公只得花了2700元。
打拐、解救,郜艳敏曾经盼望的事情,如今却避之不及。郜艳敏说,80多岁的公公被公安机关问话后,很长时间吃不下饭。
她担心会牵扯到家人,被追究刑事责任。“你说我上有老,下有小,他们怎么办,我能怎么办?”
公安机关再次调查,村里也议论纷纷,郜艳敏一家人感觉没法出门,压力很大。
“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有些事情必须要看开,不看开又能有啥用,揪住不放能解决问题吗,我能回到10几年前吗,已经回不去了,孩子都这么大了,我能怎么办,我这个创伤已经抹不去了,只能带到坟里,带到死了。”
我的村
“就是郜艳敏把你们引来 让我们村里人娶不到媳妇”
郜艳敏一心想为村里做点实事,来缓解一个外乡人在村里的舆论压力。
当选“十大人物”后,村里的人找到郜艳敏说,“你现在出名了,找人给我们修条路吧”。有老人说,“我们这么大年龄了,连公路都没有走过”。
郜艳敏认为,出名是个修路的机会。
《嫁给大山的女人》剧组找到郜艳敏时,她提了修路的想法。剧组表示尽力,但最终也没了下文。
郜艳敏又想到了之前报道过她的《燕赵都市报》的记者,最终,通过该记者的呼吁,郜艳敏终于圆了修路的梦。
虽然她的呼吁给村里修了路,建了学校。可村里还有人认为,正是因为郜艳敏的出名,把媒体引过来,才让外界以为下岸村贫穷,最终导致他们娶不到媳妇。
一位30多岁的村民直接拦住成都商报记者说:“就是郜艳敏把你们引来,让我们村里人娶不到媳妇。”
成都商报记者问他:“你娶到媳妇了吗?”他回答:“娶到了。”但他还是认为,娶不到媳妇的过错在于郜艳敏。
下岸村400多人,光棍有四五十人。娶媳妇的代价远远要大于买媳妇,当地一位老干部说,村里湖南、贵州、广西等地的媳妇都有。以前,买媳妇并不是什么秘密,这位干部说。
因为娶不到媳妇,有的村民甚至指着郜艳敏的鼻子骂。郜艳敏虽然认为,这样的指责毫无道理,但也只能在家里自言自语:“我给村里修好了路,方便外人进来。我说不让她们嫁给你们了?我能让谁来嫁给你们。”
“出名”之后,村里就有各种议论。郜艳敏以前在村里还有几个朋友,但担心给别人带来麻烦,她也主动疏远了和朋友的距离。
一位卸任的村干部告诉成都商报记者,客观地讲,郜艳敏的事件要一分为二地看,有利有弊,但郜艳敏确实为村里呼吁修了路,建了学校,一个外地妇女在当地生活已经很不容易。但即使是当面指责郜艳敏的村民,也不得不承认,郜艳敏能安心在村里教书,每月只拿着几百元的工资,这一点就没人能做到。
我的家
仍要接送18岁女儿 她怕悲剧再次发生
这几年,郜艳敏的丈夫身体不好,有段时间连炕都下不了,公公婆婆年龄也大了。家里4亩地、50多只羊,都靠郜艳敏一人承担。郜艳敏的工资每月仅有600元,一学期一发,学生放假就没有工资。
2006年,媒体报道以后,爱心人士把郜艳敏的儿子、女儿接到石家庄上学。下学期,女儿高三,儿子初三。郜艳敏最不愿看到的,就是儿女因为她的事而产生心理负担。
虽然,女儿已经18岁,但郜艳敏都是去石家庄接送,被拐的阴影一直笼罩着她,她害怕悲剧再次发生。
去年,弟弟结婚,郜艳敏回到了河南老家。平时,她两三年回去一次。每次回老家,担心她不回来了,她的丈夫都要同行。而父母一共只到过河北3次,最近的一次已经是7年前。
郜艳敏说,母亲来过一次后,看到女儿孤苦伶仃的,又这么远,心里很难受。 郜艳敏平时有什么伤心事,只能自己偷偷地哭。有时,她会给父亲打个电话,就是想听听爸的声音。“我爸岁数大了,隔几天也给我打个电话,他也听不清,能听到我的声音就放心了。”
郜艳敏说,现在随着年岁的增长,什么事情也想开了。但遇到事情还是很紧张,一受刺激身体就受不了。这次,意外“再次出名”,郜艳敏马上高度紧张,浑身发抖抽搐,“也许是这几年经历的事情实在太多,这几年发生的事情太多”。(记者 王毅 河北曲阳县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