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7月14日 07:59:10来源:广州日报
独自玩耍的“小候鸟”。
初来乍到。
家长无暇照顾孩子。
“小候鸟”被“放养”或“圈养” 意外事故屡见不鲜
暑期已至,近日,留守家乡的“小候鸟”陆续迁徙到广州,与打工父母团聚。但由于父母忙于生计,常常无暇照顾他们,在广州,“小候鸟”们不得不面临“二次留守”。纵然来到父母身旁,由于种种原因,“小候鸟”群体仍处于一个监护真空状态。
“从7月中旬开始,街上孩子就多了起来,三三两两地就在巷子里追着跑,几乎都是几个孩子一起玩,很少见有父母在旁边陪同。”广州市白云区棠景街棠溪南社区专职人员刘穗衡说,在以握手楼为主的城中村转制型社区,一到暑假到处都是外来工子女的踪迹,在拆迁待建的工地上、宗祠池塘边、密布的电线下,无人看管的“小候鸟”犹如被“放羊”了,其安全让人担忧。
在白云区黄石街马务、石岗、江夏3个城中村,集中居住着一个特别的群体——出租车司机。这里因为交通便利、租金便宜,2400多名师傅选择在此居住,他们大部分来自湖南、四川、江西、湖北、山东等地。
这两天,“出租车村”里多了一些孩子的身影。黄宾(化名)是一名来自湖北的出租车师傅,他这几天频频给老家父母打电话,询问家乡亲戚朋友有无近期来广州的打算。“儿子快放暑假了,想联系熟人把孩子带过来。”
说起孩子,黄宾有些内疚。“我和老婆都在广州打工,老婆在白云区一家工厂做工。儿子阿林在老家读三年级了,一直是爷爷奶奶带。”黄宾说,今年暑假将是儿子第三年来广州,作为父母肯定多陪陪孩子,但是又要开车养家糊口,很多时候只能把孩子留在家里。
黄宾说,往年一般是妻子请几天假带着儿子游玩一下广州。陪着玩了几天后,儿子就要一个人待在出租屋,自己煮饭、洗碗、扫地、做作业、看电视。为了不让儿子到处乱跑,有时甚至把出租屋的门锁上。
今年9月就要在家乡揭阳读小学的小浩,成为“小候鸟”一员,已在白云区景泰街一家肉菜市场里待了将近两个星期。初来乍到的他,因人生地不熟,每天活动范围就在肉菜市场和出租屋附近,父母几乎不会让他离开自己的视线范围内。
当记者问其最想去的地方,小浩不假思索地答道:“动物园!”。他说,来之前,父母就答应会带他去动物园看老虎和狮子,但大人们每天都很忙,不知道哪天才有时间,说话总是不算数。
“小候鸟”无人管 安全存隐患
独守空屋爬窗玩耍
2013年7月16日,白云区夏茅同兴工业区,发生一起5岁“小候鸟”放假无人看管,从二楼厕所窗户爬了出去导致坠楼重伤的事故,医生诊断其颅内出血,属于重型颅脑损伤。
近日,记者走访白云区多个小区,不少已有一定楼龄的老旧房屋窗户已经生锈并不牢靠,儿童爬窗更容易发生意外。
“一放暑假,孩子就特别活跃,爬天台、钻防盗网、电梯里打闹等,容易出现危险情况。”新市街流管中心人员刘先生说,每到暑假,辖内小区的孩子就会增多,尤其是一些从乡下来城里探亲的“小候鸟”,因对城市生活不熟悉,出意外的概率也相对较高。
穿街过巷追逐打闹
“小候鸟”们暑期进城,多是跟父母住在城中村或者工厂宿舍里,这些地区都是横街窄巷,“握手楼”、“一线天”,手拉车、电动车、汽车、行人各种交通元素都混杂在一条路上通行,“小候鸟”们初来乍到,不熟悉当地的交通状况,就容易发生意外。
记者走进城中村发现,除了路上交通混乱,还有不少当地村民扎堆“拆旧建新”,村内几个巷道不乏出现工地施工现场。但就在这样的环境下,总会看到一群孩子穿街走巷、追逐打闹。
私自下河游泳图凉快
去年8月,白云警方通报,在白云区竹料辖内流溪河水域激流回旋赛场,来自广西的两名“候鸟儿童”不慎溺水身亡。
在棠景街棠溪村,棠景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社工黄雪梨告诉记者,赵氏宗祠门前的池塘,原先四周围起的护栏只有膝盖位置高,近期为了防止孩童落水溺亡事件发生,该村专门将护栏筑到1.3米的高度,小朋友要踮着脚才能看到护栏里池塘全貌。
南方的天气炎热潮湿,不少来自内陆的“小候鸟”不太习惯,加上玩水是夏季里孩子们喜欢的活动,大人无暇看管时,“小候鸟”就擅自行动,三两结伴去附近的沟渠、池塘甚至是江河湖野泳。
这些地方缺少安全防护措施,巡护人员也少,大多孩子没有经过正规的游泳训练,且不了解当地水域情况,贸然下水,增加了溺水的可能性,也给溺水后的救援增加了难度。
现象观察:“小候鸟”的二次留守
这些“小候鸟”满怀希望地从老家来到父母身边,却每天独守出租屋,这意味着他们从农村的“留守儿童”,变成城市的“二次留守儿童”。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育学专家张庆鹏博士认为,“二次留守”现象是城乡二元结构背景下形成的问题。“第一次留守是孩子与父母亲子关系的断裂。二次留守则有不同特点。孩子从熟悉乡村,来到陌生城市。面对新环境,他们有一种不适感,在此情况下,父母的监护又是缺位的,孩子更加难以融入城市。”
张庆鹏表示,父母与处于关键成长期孩子的交流沟通极为重要。“无论父母怎么忙碌,既然孩子来到了身边,就要抓住一切机会多与他们沟通,弥补家庭教育缺失,帮助他们熟悉城市社会的规则,这是孩子行为社会化过程中很重要的内容。”
“其实在广州,我们已摸索出了很好的应对办法——家庭综合服务中心青少年专项服务。”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系副教授周利敏认为,在家综平台上,有各种针对外来工家庭的暑期学堂、夏令营、亲子活动,包含了生活托管、心理辅导、安全辅导等各项内容。
“不少居住在城中村的外来工对家综机构知晓度不够、参与度不够。此外,家综数量有限,专业社工力量不足,无法做到对于外来工子女的全覆盖。希望政府能大力推进家综青少年专项服务的购买。”周利敏说。(记者肖桂来 通讯员郑少敏 石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