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地方频道-教育职场
清华特色的“体教结合”是啥样?
2015-07-13 20:48:03
 

  2015年07月13日 20:48:03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光州7月13日电(记者 彭茜)第一次站在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射击赛场,19岁的清华姑娘刘懿硕心里就想着一件事:“要打十。”

  在本届女子10米气步枪决赛中,刘懿硕与同样就读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的“师姐”易思玲及来自内蒙古师范大学的陈东琦一起摘得团体冠军,并以1245.6环的成绩打破了赛会纪录。

  “感觉跟她们比赛一起有奔劲,但自己觉得还是要更加努力,争取拿个人冠军,”刘懿硕说,而能与各国高手切磋,提升自己的综合技术能力才是最大的收获。

  在参加光州大运会的中国大学生体育代表团中,共有19位队员来自清华大学,涵盖了田径、射击、排球、击剑、游泳项目,多数像刘懿硕一样是“90后”、甚至“95后”的新鲜血液。

  “本届大运会是清华大学参加大运会历史上人数最多的、项目较全的一届。除了易思玲也是国家队的专业运动员,其他全部为在校就读的普通大学生,”本次带队的清华大学体育部主任刘波介绍,而以年轻队员为主的构成也是希望起到锻炼队伍的作用。

  在女子卧射决赛,清华学子李佩璟、陈芳和队友为中国队摘得一枚铜牌。男子气步枪决赛,清华大学的杨加州与队友一起夺得团体冠军。在大运会田径赛场上,均获得第六名的男、女100米接力,获得第四名的女子400米接力也皆有清华学生参与。他们在比赛中不服输的精神,面对媒体侃侃而谈的大方,无不展示着清华特色“体教结合”的魅力。

  清华大学对于体育教育的重视由来已久。被誉为“中国近代体育先驱”的马约翰,自1919年到清华任教后,主导建立了清华的体育教育体系。而曾任清华大学校长的蒋南翔,在1957年即向全校师生提出“争取至少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号召,推动全校体育运动发展。1959年,蒋南翔又提出“业余赶超专业”的口号,成为具有战略意义的培养目标。

  1994年,清华大学开始正式从招生的层面实践“体教结合”,连续两年通过免试特招了一批退役或现役运动员作为过渡,旨在通过“高水平”带动全校的“整体水平”,这些学生被称为“运动员学生”。

  自1996年起,清华实现了由“运动员学生”向“学生运动员”的过渡。清华大学每年通过举办体育冬令营,挖掘有潜力的体育特长生。这批学生在参加全国统一高考后,可按比例被降分录取。学生运动员必须“学训兼顾”,保证在校上课、在校训练、在校住宿、由学校自己培养,完成培养计划的全部课程要求。

  其中,水平比较高或有较好的传统、在学生中影响力大的射击、田径和篮球被划为A类,降分程度最大,每年招生20多人。入校后,A类体育特长生全部就读于经济管理学研学院的工商管理专业,四年学制按五年培养。

  刘波介绍,清华设立A类的目标是“培养高水平的优秀运动员”。其中,射击要培养出世界冠军;田径要培养达到专业水平的全国冠军;篮球则力争达到中国大学生最高水平。

  被称为“眼镜侠”的胡凯,就是清华一手培养起来的“百米飞人”。此前从未参加任何专业运动队训练的他,通过清华冬令营体育特长生的选拔和高考后进入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就读。2005年,胡凯一举摘得第24届土耳其世界大运会男子100米冠军,为中国队收获了参与世界大运会以来的首枚男子百米金牌。

  从经管学院博士毕业后,胡凯留校任校团委教师,负责体育代表队工作。完成了由学生运动员向管理者的转变,他对“体教结合”的认识更加深入。

  “在我看来体育是教育重要的一部分,可以起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三位一体的育人效果。高水平的学生运动员凭借自己运动上的天赋可以更深刻体验到这种育人的效果,同时他们又在学业上有所长,把体育带给他们的感悟反馈到学业上能让他们更好地完成人生后续的发展,”胡凯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说。

  他认为,作为体育育人的受益者,学生运动员还承担着传播体育育人理念的重要任务,要把这种理念传递给每一个学生就要求他们在学生中要成为榜样,从而敦促他们在运动成绩和学习成绩两方面都不放松。

  近年来,清华的“体教结合”之路越走越宽,除了胡凯之外,还涌现出“射击小将”李佩璟、“赤脚大侠”杨展麟等一批在世界竞技场上摘金夺银的选手;清华自主培养的学生运动员迄今为止已摘得五块全运会田径金牌,男篮达到了CUBA四强水平……清华体育代表队从一开始的100多人,发展至现在的750多人,已成为全国高校中最大最完整的学校体育代表队。

  刘波认为,目前高校对体育人才的培养已成为我国现有竞技体育体制和运动员培养模式的有益补充。但令人遗憾的是,我国尚未有完全靠高校体制培养出来的大学生运动员拿到奥运奖牌,这与美国高校成为输送奥运选手人才库的现状相比有较大差距。

  “我国体育系统仍然集中了大部分的优势资源,包括教练、设施、经费、医疗保障等方面,教育系统并不占优势。体育和教育真正做到理想结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刘波说。

  刘波认为,高校在培养体育人才方面需要国家体育系统更多的包容与配合。清华射击队和田径队之所以能有今天的稳步发展,就得益于国家体育部门在教练输送等方面的帮助与支持。而曾经小有成就的清华跳水队,则在体制等多重因素影响下,不得不遭遇停办的遗憾。

  “未来随着政府改革的推进,可能会从机制方面出现对大学生竞技体育实质性的促进,”刘波说,但是在目前以举国体制为主的大环境之下,高校体育所能做的是更多推动学校体育锻炼氛围和体育文化,这也是高水平运动员成长的沃土。

  清华学生对母校有个昵称——“大清体校”。

  多管齐下推动校园体育的发展,正是清华大学在进行的实践。除了打造高水平运动员的目标,清华大学还设置了多层次的体育人才选拔与培养方案。

  “高校应仔细考虑竞技与群体的关系,真正让竞技和群体成为一体的金字塔,让底层的群体基础因热爱而参与,让中间的群体因热爱而攀登,让顶端的群体因热爱而超越,”胡凯说。

  在A类专业梯队之外,清华把足球、排球、击剑、游泳、健美操招收的特长生归为B类,降分程度小于A类,这类学生没有单独编班,而是分散至各个院系。刘波认为,B类培养模式的重要价值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同时起到对院系体育运动开展的带动作用”。

  “我们B类特长生更重要的任务是发展校园内的群众体育。如果每个特长生都能尽力带动各自院系开展相应的体育项目,把氛围搞起来,我们自身也会有更多机会去提高,取得更好成绩,这也是我们招到优质人才的前提条件,”此次参加世界大运会的男排接应李辰昊说。

  李辰昊现在是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的大三学生。他坦言平时就把训练当成学习生活的调剂,学习之余也经常指导班里选修排球的同学技术动作。在一年一度的“马约翰日”活动中,B类特长生们会在向全校学生普及和展示自己运动项目的魅力。

  而位于“金字塔底”的最广泛的学生群体,组成了一支体育“后备军”。除了A、B类队伍,清华把棒球、游泳等近30支体育代表队划为C类,代表队成员全部是从考入清华的普通在校学生中选拔的,作为校体育类协会的骨干,对于本项目在校内开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击剑项目正是在2014年刚刚由C类升至B类的。今年出战世界大运会男子佩剑项目的吕德龙,是清华汽车系的大三学生。以640多分的高分考入清华后,他加入了学校击剑队。在前国家队队员刘爽的指导下摘得全国大学生击剑锦标赛2个冠军和1个季军。

  吕德龙介绍,击剑队还成立了学生击剑协会,招收零基础的击剑爱好者,普及击剑文化。每年社团招新时能招50名新成员,总是早早就报满。

  刘波说,目前全校已经有45个体育类协会,总人数近3000人。清华在校园体育发展方面的新目标是扩大体育类协会的骨干人数,最终使体育类协会会员人数达到在读本科生的1/3。

  在刘波看来,目前我国中小学体育教育存在很大问题,进入高校的普通大学生,大多存在‘三无’情况:没有一项体育技能、没有锻炼习惯、没有跟体育相关的尝试,身体素质也不够好。提升这批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为此,清华采取了很多“强制”措施督促学生走向体育馆和运动场。本科生大一、大二需要上体育必修课,计算学分。清华大学体育部努力增加体育课程门类,已开设田径、球类、游泳、武术、跆拳道、艺术体操、击剑、射击等50余门课程。

  每位清华本科生另一项毕业前必经的历练就是参加“阳光长跑”。如果在每天下午的五点到七点来到清华的各大操场,总能看到一圈圈跑步的学生。男生跑3000米,女生跑1000米,每周需跑两次,刷卡计成绩。

  每年举办的“马约翰杯”系列赛事则是清华最大的体育赛事,由当年九月延续至次年四月底,包括40个竞赛项目,各院系最后计算总分争夺总冠军。此外,清华今年新开设了校园马拉松项目,设男、女半程马拉松和男、女10公里四个组别,采用校园内绕圈的路线设计,途经清华园内的标志性景点,首次试点就有3000人报名参与。

  “现在清华的体育氛围非常好,在校园里很少能看见空着的运动场地,”李辰昊说。

  据刘波介绍,清华从大一开始对学生做体质健康监测,近年来测试结果显示学生体质健康曲线从大一开始逐渐上升,大三达到峰值,随后逐渐回落,这令所有人感到欣喜。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大学生是“体教结合”的重要目标,这批学生在站在竞技舞台上时,又可以通过自己的精神风貌鼓舞更多大学生投入体育运动。

  “无论成绩如何,站在大运会的舞台上,我们都希望展示出自己的拼搏精神,因为我们代表的不仅仅是个人,不仅仅是清华,而是整个中国大学生运动员团体的能力、水平和面貌,”李辰昊说。


编辑:小微

来源 | 新华网

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