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沉默的大多数
■实习生 刘奇
大一时,我们的课程排得很紧,于是每周一节的思修课被当成了放松的时间。虽然很少有人不去,但是大多数人去了后也只顾着做自己的事情,并不理会老师。由于我们是工科类专业,所以很多同学认为既然老师讲的内容与专业课无关,也就没必要认真听,课堂上的互动更是几乎没有。
有人认为,不光是思修课,在其他课堂上主动举手回答问题都觉得很别扭,因为沉默的人是大多数,不听教师讲课的人是大多数,如果你主动举手,就会变成“异类”,当被老师叫到时,所有人都会转头看你,很不舒服。而且主动回答老师抛出的问题,又担心被别的同学误认为是冲着加分去的,有主动讨好老师之嫌。
他们认为最好的做法就是老师照着点名册提问,被叫到的人回答的正确与否都不会显得尴尬。而且老师都是随机点名,在某种程度上也会提高学生的听课注意力。专业课上也是如此,跟着老师思考问题的学生寥寥无几。
不少学生信奉大学里最重要的能力是自学,于是很多人平时从不听课,作业只是马马虎虎地抄完,他们完全不在乎老师在课堂上提出的回答问题加分的制度,因为他们相信自己不会挂科。
考试前两周才开始突击复习,把自己调整到备战高考时的状态,不求成绩优秀,只求及格。有的学生可能试卷成绩是57、58分,他们在课堂上一次也没有回答过老师的问题,但是成绩出来时还是及格的。因为校园里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只要卷面成绩不是少到离谱,50多分的卷面成绩再算上平时成绩后,老师一般都会酌情加到60以上,所以很多人也就不在乎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了。
小学的课堂上踊跃举手发言的是大多数,于是不论他们知道答案与否都会举手回答。人都有从众心理,都愿意维持着最稳定的状态。当沉默的是大多数时,我们就跟着沉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