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最嫩”中职专业夺魁记
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术技能创新成果交流赛上,青岛电子学校学生在操控机器人。李想 摄
■本报记者 王强 蔡继乐 倪秀 实习生 豆俊杰
“名不见经传”的青岛电子学校代表队,在物联网项目中职组的比赛中,击败众多资深职校获得团体一等奖。这一消息在参加这一项目的79支代表队中,引发了不小的轰动。
相对于大部分参加这一项目的代表队而言,青岛电子学校的确显得有点“嫩”,因为物联网管理这一专业,该校才开设了一年时间。
从开设专业到拔得全国头筹,短短一年时间,这所学校是如何做到的?
这,还要从去年9月说起。
青岛电子学校校长崔西展告诉记者,电子、电器等专业是该校的传统专业,而物联网是以这些专业作为基础的。为此,学校去年开办了物联网专业,首批就招了100人,为了让这些学生真正得到锤炼,崔西展和学校教师们想了很多办法。
“专业的生命力,关键在于实训设施与师资力量。”崔西展告诉记者,“去年9月以来,学校先后投入几百万元建设了物联网实训基地,安排计算机和电子专业教师外出培训,并组织校本培训,物联网专业师资水平迅速提高。”
学校一连串的举措为学生提供了足够多的硬件和软件支持,但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在崔西展看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无疑是最好的练兵场。于是,学校决定组队参与今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物联网项目的角逐。
从做出决定那一刻起,王国明、刘志臣两位辅导教师就做好了打一场硬仗的准备,他们从零开始,选拔学员、组建团队、制订训练计划。为了掌握比赛制胜“秘诀”,他们还带领选手专程赴北京“取经”。
今年春节前后,学校里只剩下这些准备参加大赛的选手,他们冒着严寒、忍受着孤独,在实训室里潜心锤炼,训练一直持续到腊月二十六,过了年的正月初八又开始集结训练。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今年3月初举行的青岛市技能大赛中,韩诚烈、赵瑞青、高宇3名选手默契配合,以96分的高分获得第一名。
市赛后,辅导教师又重新针对国赛制订了详细的训练计划,3名选手封闭集训,平常每天的训练都是8点开始、11点结束,下午2点再次开始训练、5点结束,有的时候选手一训练完倒头就睡,到了晚上再爬起来研究理论和编程。
由于训练时间长,经常是到了晚上,站在那里腿都开始抽筋,一段时间下来3个人都瘦了好几斤,身上的衣服在训练的时候干了湿、湿了干。“正是这种坚持才有了现在的收获。”学员高宇说。
物联网赛项讲究团队配合,3名选手中,如果有一个人出现细微差错就会影响到整个团队的成绩。训练之初,选手之间的配合不是很默契,于是他们主动利用晚上时间加练,专门就某个环节的配合进行调整,提高熟练度,培养彼此之间的默契。长时间的合作,让他们3个人成了无话不说的好兄弟,也让他们彼此之间更加心有灵犀。
时间长了,团队配合更加默契,经过3次选拔赛、2次拉练赛的历练,选手们的心理素质、团队合作意识有了很大提升。
苦尽甘来,他们终于站上了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最高领奖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