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地方频道-教育职场
提高教师职业吸引力也要向“钱”看
2015-07-03 09:07:00
 

  原标题:提高教师职业吸引力也要向“钱”看

  ■姚跃林

  日前发布的《教师蓝皮书:中国中小学教师发展报告(2014)》指出,从绝对数值来看,北京市中小学教师工资水平在2012年已经成为全国最高,但从实际水平及其职业吸引力来看却并不算高。通过2012年的研究发现,我国教师工资水平在全行业间处于中下位置,而北京市中小学教师工资相对水平则更低,教师职业缺乏吸引力和竞争力。(《京华时报》7月1日)

  据调查,过去十年,教师工资绝对增长较快,但相对增长缓慢。特别是在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和实行绩效工资制度后,由于配套不力,不少地方出现了教师薪酬明增暗降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教师信心和工作积极性,也削弱了政府公信力。如果说工资性收入教师与公务员差距还不算大的话,那么工资外待遇包括各类津补贴、奖金、培训、晋升渠道等,两者间的差距显而易见。保障教师待遇法有明文,但政策多停留在口号和纸上,甚至一度频发教师“讨薪”事件,影响恶劣。毫无疑问,“空头支票”难以提高教师职业吸引力。

  衡量待遇高低有两个基本维度,一是全行业的比较位置,二是工作压力和工作付出回报。《中国统计年鉴》(1991-2012)数据显示,2003至2011年间,北京市教师工资在全市19个行业中排在第9名,处于中等位置。对北京市教师工资与社会平均工资进行比较发现,1990至2011年间,总体上教师工资逐年提高:在1990至1998年间,两者大体相当;1999至2007年间,前者高于后者;2008至2011年,前者低于后者,而这期间正在推行公务员阳光工资和教师绩效工作政策。可以说,“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没有完全落地。一些地方的教育快速发展完全仰仗行政长官的从政胸怀和教育情怀,未能纳入法治轨道。

  就社会地位而言,受教育产业化和应试教育影响,社会对教育、学校和教师的恶评与日俱增。毋庸讳言,教师形象和社会地位皆处于历史低潮期。非但不再神圣,连神秘感也荡然无存。这在很大程度上瓦解了教师的职业崇高感和荣誉感。心灵之无助远非甘于清贫所能拯救。

  另一方面,教师的工作压力和精神负担也远大于改革开放初期。由于教育观发生偏差,随着教育管理的更加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压在教师头山的“大山”多了何止十座?教师无暇向学,无心研究。去年9月23日的《中国教育报》头条刊登的《谁来关注教师的身心健康》中指出:“在长期工作压力下,他们就像一张拉得满满的弓,弓弦随时都有可能断裂”。2011年教师节前夕,有关部门推出“教师的幸福指数”调查。在参与调查的13973人中,认为自己生活和工作幸福的不到两成;近三成教师认为自己不是很幸福。67%的教师在一天工作结束时,会感到疲惫不堪。应该说,这个调查是切合一线教师实际感受的。

  在无法有效减轻教师工作强度的情况下,实行教育公务员制度,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大幅度提高教师待遇,或许才是提升教师职业吸引力的良方。

  (作者系厦门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校长)


编辑:小微

相关新闻

来源 | 中国教育报

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