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造飞机 第一次他失败而归
父亲的反对令张敬明意识到,出生在一个农村家庭,从家人这边难以得到支持。在尚不能自食其力之前,他将造飞机一事暂搁,只是疯狂地在网上研究飞机制造的各种知识,尽可能多地加入自造飞机的论坛里,学习前辈的经验。
2012年毕业后,有了工作的张敬明开始用自己的工资造飞机。“飞机机身、机翼都装好了,但是太冲动,知识了解得不够全面。”张敬明第一次造的飞机,因为超重严重,最终没能飞起来。
一次失败并没有令张敬明气馁,反而让他开始恶补关于造飞机的更全面系统的知识。“比如像我造的这种民用简易飞机,连带人的总重量是不能超过116KG的。”而在随后的工作生活中,除了补充学习知识,张敬明也在为下一次的造飞机收集材质做准备。
不言放弃
连夜赶火车 只为淘到二手发动机
2013年,张敬明在河北保定上班。下班后,一同事说起唐山一转卖二手发动机市场,听得张敬明两眼发光。河北到保定,近400公里的路程,当天晚上,张敬明立即买上火车票往唐山赶,并在第二天成功淘得一个二手游艇发动机回到保定。
这个价值3000多元的二手发动机,是张敬明造飞机部件中最贵的一个部件。结束在河北的工作后,张敬明千里迢迢将它带回了泸州老家,今年3月份,张敬明又将它从家里搬了出来。“拿出来时,家人肯定也怀疑,但是我没有伸手向他们要钱,他们说归说,我听了就过。”
3个多月的时间,张敬明没有上班,一心扑在造飞机上,“绝大部分是他自己动手操作的,我主要给他一些建议,做好焊接。”机械店老板说,从选材到制作,除了旋螺桨和机翼,是木匠帮他打造,飞机制作的每一个环节,张敬明都自己动手,那些细小复杂的电线线路也是他摸索着搭建的。“常常为了一颗螺丝,我得重新去西南商贸城买,很多时候我可能刚刚从那儿回来又要折回去。”在张敬明的记忆中,这种为了材料来回折腾的事已经不下40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