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地方频道-教育职场
历史遗产保护被纳入武大建筑系专硕必修课 12位专家开讲
2015-06-18 07:51:33
 

  “92分,年级第一!”

  颜欣没想到,在今年本科生毕业设计作品中,她的古建修复设计竟摘得头名。要知道,在这之前,历届毕业生中从来没人敢拿古建选题来“冒险”。

  “师兄早就提醒了,我选的是一个‘烫手山芋’。”颜欣是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2012级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她的毕业设计之所以“烫手”,是因为她的研究对象——武汉大学文学院楼的修建和保护,在百年风云动荡下,只留下只言片牍,大部分资料早已湮没无闻。

  “历史的断裂,是很多古建筑共同的伤痛,这些城市赖以记忆的不可再生、难以还原的文化资源,正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加速远去。”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建筑学系副主任童乔慧说,正因如此,他们组织策划了历史遗产保护理论“无界课堂”。邀请12位校外专家联袂讲授历史遗产保护知识,并将之作为建筑学专业硕士的必修课,这在国内尚属首创。

  跨界

  “请外面的专家来授课”,涵盖建筑规划、人文历史、工程结构等领域

  5月5日,“无界课堂”正式开讲。

  “第一堂课讲概论,学生对历史遗产及其保护,首先应当有较为明确的认知。”国际古遗址理事会共享遗产委员会专家丁援作为“外援”,被童乔慧拉来共同组织策划“无界课堂”,并主讲第一堂课。

  结合自己的多年研究,丁援在第一堂课上,对最新修订的《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进行了阐释。随后一个月里,还有11位校外专家登台开讲。

  “其实从2010年起,历史遗产保护理论就是我们学院专业硕士的必修课。但从今年起,我们全部请外面的专家、名家来授课。”童乔慧称,之所以邀请丁援一起筹办,是“看上了他的社会活动能力”。

  作为湖北省古建筑保护中心总规划师,丁援不负所托。在历史遗产保护理论的开课海报上,12位讲师名头各异:有建筑设计研究院的规划师、博物馆的馆长、文物局和国土资源与规划局的官员,还有摄影师、民俗画家、教授、历史文化研究者等。课程内容也精心设计,从历史遗产的保护准则到保护方法,从武汉及周边地区的古建筑文化研究到西方文化遗产保护实例,从古建筑保护到非遗保护,12堂课撑起了历史遗产保护的知识构架。

  由于历史遗产保护涉及到建筑规划、人文历史、文物考古、工程结构等多方面,也牵涉到管理维护、资金拨款等事项,丁援认为,“让各领域的专家来讲,学生不仅能学到理论,也能拓宽视野,感知业界的最新动态。”

  让丁援欣慰的是,这些“大牌”专家一听给武大建筑系学生授课,无不欣然应允,尽管,“一课时只有80元钱”。

  专家轮值,以讲座形式授课,其他专业和年级的学生也可以选修,一直关注古建保护的本科生颜欣,就是受益者。而对必修的建筑系专业硕士而言,讲座无疑更有针对性。

  2014级研究生田永乐,曾跟随童乔慧参与湖北浠水县万年台修复。他对武汉市国土资源与规划局副局长刘奇志主讲的“城市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印象深刻,因为“对古建筑修复需要有更为全面整体的认识。”而对武汉本地古建研究兴趣浓厚的2013级研究生张喆,则更喜欢武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办公室研究员王汗吾主讲的“武汉优秀历史建筑的代表及分析”,他看重的,是“自己的研究,有了跟专家视角对比的机会”。

  除了“无界课堂”,武汉大学建筑系今年还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及古建筑遗产修复作为本科生毕业设计的三大方向之一,已经有十几名学生选择了这一方向。


编辑:小微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新闻

来源 | 人民日报

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