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教育人的“动”与“静”
■李慧锦
“做教育的人,该有一颗能静能动的心,静时如莲,暗自芬芳;动时如火,暖彻心房。”在会上,我与特岗教师们分享了这句富有诗意的教师名言。是的,作为教育人尤其是年轻教师,都应该在“动”与“静”中寻找和塑造最佳的自我。
凡事都在静中沉淀,在动中彰显,教育人的成长也不例外。可以说,成功的教育者都能在这一静一动中成就自己的教育人生。
“静”,就是让心灵宁静下来,能在“寂寞”中完成一次次蜕变。宁静的夜晚,繁星点点,作为教育路上的先行者从不会辜负夜空的美丽和多情,更不会忘记初心。灯光下,他们或孜孜备课,或认真批改,或静静阅读,或笔耕不辍,也或许什么都不做只是在冥想……就这样,他们在不倦努力中坚守自己的内心。一天一天,时光静静地流淌,人慢慢地发生着改变:他们对教材理解得更深了,和学生们的关系更铁了,课堂设计形成了一种被人认可的风格,专业发展在钻研和反思中进程更快了,个人的行为举止与教师应有修养贴得更近了。
他们抛却浮躁,享受那份来自心灵的宁静,在静中充实自己的头脑,丰盈自己的内心,沉淀自己的人生。日子过得似乎很平凡,但那种不凡的享受只有局中人才能真切体味到。而这种“静功”的神奇和威力,只有也只能用时间来验证。
原本所有静的积累,都是为了动起来更灵动。所以,“动”就是让课堂生动,让学生在有“我”的时空里快乐快速成长起来。
孩子们成了课堂真正的主人:他们在“我”的鼓励和指导下动手大胆做试验,主动、创新、质疑已经成为他们的学习常态;培养学科思维和寻找学科知识间的联系,已经在有“我”的动态课堂上完全渗入到他们的意识当中,成为他们学习生活中的重要部分;发现生活中的美,欣赏文学作品的美,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现欣赏到的美,这些能力的培养在“我处心积虑”的组织中,不露痕迹却又细致入微。
课堂外,孩子们依然是主角:组织劳动,不仅锻炼劳动技巧,更在意培养他们的吃苦精神;创意活动,不仅在于张扬个性,更注意彼此间友谊和合作意识的提升;主题活动,不仅锻炼学生的策划组织能力,更突出他们个人意识的形成;社会实践,不仅让他们了解自然和社会,更侧重社会责任感、使命感的培养。
这就是“动”——教育的生动,生命的灵动。所有参与其中的人,都是充满热情的,都是积极主动的,都是给人动感的,都是让人感动的。
而这些所有的生动,都来自于教育者生命的厚重与沉静:在“沉静”中积累,在“宁静”中布局,在“清静”中守望;又在课堂中“生动”演绎,在活动中“灵动”释放,在教育中“感动”生命。
也许,这就是教育人“动”与“静”的完美结合。说到底,其实就是在静中修炼,提升自己;在动中激发,培养学生。
(作者系山西省闻喜县河底初中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