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家长和考生对高考志愿填报重要性认识的加深和报考专家的不断研究探索,大众逐渐对高考志愿填报的规律和技巧有了更多的认识。当前,在高考志愿填报研究领域逐渐分化出三种主张。一种是“位次法择校”,一种是“线差法择校”,还有一种是“位次线差综合法择校”。其实,筛选学校的指标有很多, 每一种主张都有一定的产生背景和适用范围,是报考专家在长期的报考实践中的经验总结,都有一定的可行性。
对于不同层次的考生灵活使用位次法和分差法,能更有效地提高报考的成功率。
“位次择校法”就是用自己高考成绩所对应的省(市)位次与上述位次对比,从而决定是否填报目标院校的方法。
从全国范围来看,北京市和天津市的家长和考生可以着重运用一下“位次择校法”,这是因为一方面这两个地区考生总人数相对较少,另一方面这两个地区重点大学的录取率较高,位次的参考意义更大。从各省市区来看,高分段考生运用“位次择校法”的价值更大,分数越低,参考价值越小。
同时,有的指标是核心的,必须遵循;有的指标是参考的,可以遵循,也可以不遵循。下面我就介绍一个最重要的核心指标,供大家参考。我把这个指标取名为录取平均分的线差均值。这个指标有两个要点:录取平均分、线差均值。
首先,我讲一下为什么要用录取平均分。高校录取时会生成很多数据,有提档分、录取最低分、录取最高分和录取平均分等,到底要用哪一种数据呢?提档分是一个虚线,它是按高校预先设定的提档比例而划定的一条资格线。比如,某校要录取10人,预设提档比例为120%,则该校提档分为报考该校考生中第12名的成绩,而这12人中还要依据一定的录取规则淘汰2人,所以说提档分是一条虚线。录取最低分和录取最高分是极端值,以它们为依据要么会冒很大风险,要么会高分低就、吃很大的亏。录取平均分是所有被录取考生的平均成绩,以它为依据,则把握较大,且选择专业也有了一定的余地。故我认为这几种数据中录取平均分参考价值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