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地方频道-教育职场
“最美教师”为何非要“双师型”
2015-06-09 09:03:00
 

  原标题:“最美教师”为何非要“双师型”

  ■何文明

  据媒体报道,某省将在今年教师节前夕评选10名“最美教师”并进行表彰。这一决定,无疑会营造出尊师重教的氛围,激励广大教师更加热爱教育事业,争做为人师表的育人先锋。

  但是,细心的读者会发现,在参评条件中,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具有教师资格的在岗专任教师都可以参加,唯独中职学校的教师要“有‘双师型’教师资格和从事过班主任工作经历”才能参评。大家都知道,中职学校教师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文化基础课教师,一种是专业课教师。在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是对专业教师的特有要求,即要求专业教师既会教理论又会教操作,便于学生掌握生产一线所需要的专业技能。在评选“最美教师”时将中职学校的文化基础课教师排除之外,不知是一时疏忽还是刻意为之。如刻意为之,目的可能是强调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的重要性,鼓励广大专业教师争做“双师型”教师。但是,这种规定对于中职学校文化课教师来说显失公平,同为“具有教师资格的在岗专任教师”,却眼巴巴地看着别人竞评“最美教师”,自己连参评资格也没有。

  这可能只是一个孤立事件,但这些年来对中职学校文化基础课的不重视却是比较普遍的现象。笔者在一些学校做教学调研时,也经常发现这个问题,别说选修课,连国家规定的文化必修课也很少有学校开齐开足。不少学校借口重视技能训练,任意挤占和缩减文化课,文化课教师在中职学校成为最没地位的老师。尽管经常反映这个问题,但很少引起重视。

  其实,文化基础课对于提高中职学生人文素养、形成终身学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与企业老总和人力资源部负责人交流时,他们经常强调学生的学习能力。现在新技术、新工艺、新技能、新知识更新快,如果缺乏学习能力,一旦技术更新,设备换代,缺乏学习能力的工人将会很快被淘汰,成为新的下岗工人。特别是信息化、智能化时代,机器人的大量使用,一些流水线上的简单技能被机器人代替,剩下的工作岗位更加需要人的智力来完成,“知识工人”将越来越成为现代企业的主力。那种还停留在流水线工人培养思维的中等职业学校,如果还不转型升级,迟早会被社会淘汰。

  值得欣慰的是,国务院在去年颁布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现代职业教育要“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中等职业教育要“加强文化基础教育,实现就业有能力、升学有基础”。所谓“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一是职业教育要服务产业发展,二是要服务学生终身发展,而不是忽视文化基础课学习,片面地进行技能教学,将中等职业教育矮化为职业培训教育。

  事实上,中等职业教育只不过是职业基础教育,一些学校夸大了职业技能训练的难度。饭店一两周就可学会的餐桌摆台,有的学校训练了半年;简单的客房铺床,有的学校也要用上一年甚至更多时间。这些表面上看是职业教育,实际上并不符合职业教育技能形成规律,不是今天所说的真正的现代职业教育。据焊接企业负责人介绍,培养一个能够上岗完成操作的电焊工时间只需要两个月,成本约5000块钱。加拿大的《职业岗位分类词典》通过对7000多个职业岗位分析,发现65.76%的职业岗位所需的职业技术培训时间不超过一年,54.53%的在6个月以下。这些事实证明,中职三年除了学习专业技能外,一定要强化文化基础、人文素养学习,要为中职学生更好、更轻松地学习专业奠定基础,为他们获得终身学习能力和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基础。

  当前,我国经济已进入转型升级关键时期,产业升级需要大量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在强化技能教学的同时,如何加强学生文化基础素质,如何提升学生终身学习能力,让职业教育走出以简单制造、技术操作为主的“制器”时代,是当前职业教育不得不面对的重要课题。

  (作者单位:湖南省株洲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编辑:小微

来源 | 中国教育报

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