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的文科综合考试,充分体现了结合社会热点的考试特点。“一带一路”、“申冬奥”、“互联网+”、APEC、故宫文创产品……全部进入考题。而汉语的重要地位,也在考试中得到凸显,汉字演化成为一个考查点。
走出考场的学生普遍反映,考题量大,论述题比模考增加了一道题,题目考查方式很综合,答题有难度。一名考生甚至觉得题目有周星驰喜剧《国产凌凌漆》的神韵——“你看起来它是个皮鞋,其实它是一个电吹风。”
考题紧贴社会热点
据了解,今年文综的论述题中考查了当前大热的“一带一路”。题目要求学生答出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特点,并提问:俄罗斯是茶叶的进口国,现在大别山有一家企业做茶叶外销,企业如何能抓住“一带一路”的战略机遇?
最后一题考了太空时代的国际政治背景:20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取得的航天成就有哪些?
此前网上热炒的故宫文创产品也出现在选择题中,反映中国古代文明与现代审美的对接。
一名考生表示,今年的考题给人一种“预料之中,但又意料之外”的感觉。试卷中很多内容都在电视、网络、报纸看到过,感到并不陌生,但做起来却觉得似乎很没谱。
考题综合性加强
今年有这样感觉的考生数量不少,考生们普遍反映,考题形式综合性强,跟平时练的题目不太一样,感觉有难度。
例如关于语言文字的那道题。首先要比较汉语和拉丁语发展演变的异同以及英语作为日不落帝国官方语言的历史条件;然后要写出废除汉字的时代背景。题目给出了一个表格,分别列出了外来词、旧词衍生出新含义、字的简化等内容。要求学生对百年来汉语的变迁,写分析和解读。
一名考生表示,看到题目的时候有点晕。平时的题目看了就知道考查点是什么,但这道题不知道它要考什么。平时的题目能明确看出是按时间段考,还是按其他类型考,这道题看不出来。
今年文综考试这样的“综合型考题”数量不少。再如关于“申冬奥”的题目,要求分析百年来北京和张家口之间交通运输的变化以及该变化对城市兴衰的影响。题目给出一张图表,列出年均降雪日数和平均风速,要求考生分析崇礼作为雪上项目的主赛场的气候条件。
还有与APEC相关的题目:北京APEC会议期间,河南出了一个票价优惠政策,这对旅游市场的影响是什么?APEC时期放假,我国处于什么节气?
还有一道考题给出学生三大主题:灿烂文明、红色政治、魅力创新;同时给了几个地点:国博、元大都遗址、长城、京西古道、焦庄户地道战、鲁迅故居、中国科技馆、青龙桥人字铁路、798。要求学生从前面三个主题中选一个,再选择一个地点,写一个学生实践活动的推荐理由。这道题似乎有语文“微写作”的影子。
“互联网+”考创新
时下最热门的“互联网+”,也是考试内容之一:在互联网时代,通过连接,人类把自己变成了强大的物种,你同意这一说法吗?用哲学原理说一下为什么。
互联网时代下的商业模式:一个同学发明了智能储物柜,要推向市场,同学们给出谋划策,请结合经济生活教材,评价同学的建议,再补充一条自己的建议。这似乎在考查学生的创新精神。
考题甚至要求学生探讨“互联网时代的公民与政府”:互联网时代,公民的参与可以使执政更加智能化。用政治生活教材,以此为题写一个短评。(记者 李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