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教做人做事不能外包
■刘秀英
教育是家庭的一个重要功能,应该是教孩子学会做人、做事,而不只是注重文化知识的学习。目前,家庭教育功能存在着弱化的倾向,其中一个重要表现就是责任外包。许多本应由家庭承担的责任被推给了学校,出让给了教育市场。
仅以生存技能的培养为例。在社会的最初发展阶段,下一代生存技能的培养全部由家庭来承担。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的出现,家庭在此方面的功能越来越多地被社会取代。儿童在学校里开始学习织毛衣、炒鸡蛋等活动课程。
家庭把“提升自信、提高表达能力、培养活泼开朗的性格、培养领导能力等”的任务委托给了培训机构,让孩子在培训班中通过参与不同的活动,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结识不同的社会关系,在模拟的环境中学习如何与他人交往。家庭把体育的责任委托给了教育市场,近年各地出现了“体育家教”受热捧的现象。
家庭对于孩子生存能力培养功能越来越削弱,学校却在教育内容上越来越不堪重负。学校的课程设置越来越多,压力也越来越大,生命教育、法制教育、青春期教育,每出现一个新的问题,就要设置一门课程。报纸上曾报道,某校开学第一课——教学生摔跤之后如何自我保护,这本是在家里就应该学会的。
由于家庭忽视自身责任,学校的作用在增大。之所以会产生这种现象,一方面因为少子化,家长对孩子安全问题过度焦虑导致保护过度,以及对孩子生活能力重要性的错误认知,忽视了对孩子生存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经济的发展使多数家庭有能力承担孩子的教育费用。此外,家长工作压力大,能够陪伴孩子的时间少于需求。尤其是对于大多数的家长来说,寒暑假自己没有能力照顾孩子,于是给孩子找个课外班,就成了解决孩子假期去处的一种方式。
这种家庭教育责任外包造成许多不良后果。一是淡化了家人之间的亲情与联系。家长把向孩子传授文化知识的任务委托给学校,把强化或补充孩子学习的任务出卖给了教育市场,把孩子健身等课外兴趣学习的任务交给了各种“家教”。需要看到的是,家长把这么多的任务都委托出去的同时,也把与孩子互动的时间交了出去。因为孩子所有的时间都用在各种学习上,家长与孩子相处的很少的一点时间,谈论的话题往往也离不开学习,于是冲突与不愉快时常会发生,良好的亲子关系的建立必然会遇到困难。
二是加重了家庭的经济负担。孩子在校外的其他学习机会都是通过购买获得的,而且越是新兴的培训项目,价格往往越贵。教育消费已经成为家庭消费的一项重要内容,与住房、医疗并列为家庭三大经济压力源。
三是弱化了家庭的教育功能。家庭把孩子许多技能培养的责任让给了教育市场,购买到的是相对专业的技能,比如学会了打羽毛球,或是学会了四种泳姿,却因此失去亲子之间的游戏、沟通、协调,失去家庭成员间的其乐融融,失去相互了解、相互影响的机会。没有了这些依托,家庭的教育功能也就无从谈起。合理的家庭生活是最好的教育,如果这些都没有了,教育也就没有了。
最有效、最直接的家庭教育是生活教育,发生在家长和孩子生活的每一天、每一刻。因为父母是孩子生存教育的第一任老师,生活是孩子生存教育的第一个课堂。所谓的生活教育,按照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的思想,应该包括三部分:生活的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用此思想指导儿童的家庭生存教育更有现实性。家庭中进行这样的教育是高效的,有针对性的,并且在进行的过程中,收获的不仅仅是孩子生存技能的提高,还会密切亲子关系,增加家庭凝聚力,自然会显现出良好的教育成效来。
(作者系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