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地方频道-教育职场
专访西南政法大学招生办副主任李启登:招生录取批次有3个
2015-05-29 14:22:09
 

西南政法大学招生办副主任李启登做客新华网解读2015年招生政策

  2015年高考临近,为了让广大考生和家长对各大高校的招生录取情况有更深入的了解,新华网特举办2015年高招系列访谈活动,邀请各大高校招生办老师解读各高校2015年高招政策。

  西南政法大学的是位于中国长江上游地区的中央直辖市重庆,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高等政法学府,由郭沫若先生题写院名,首任院长是抗日民族英雄、原东北抗日联军第二路军总指挥周保中将军。今天我们邀请了西南政法大学招生办副主任李启登做客新华网,为广大网友讲解今年西南政法大学招生政策的调整和变动。

  学校定位:全国重点大学 重庆市市属高校中唯一一所开展自主招生的高校

  西南政法大学位于中国长江上游地区的直辖市重庆,是教育部批准的具有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公办普通高等学校,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高等政法学府,全国首批重点大学,全国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教育部与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

  西南政法大学原名西南政法学院,其前身是1950年成立的由刘伯承元帅担任校长的西南人民革命大学,1953年,以西南人民革命大学政法系为基础,合并重庆大学、四川大学、贵州大学、云南大学、重庆财经学院的法律院(系)正式挂牌成立。原东北抗日联军第二路军总指挥周保中将军出任首任院长。特殊的建校背景,使我校既会聚了法学名流又吸纳了实务精英,既秉承了深厚的法学传统又融入了公安教学的特色。学校也因此被誉为新中国法学教育的“西南联大”。

  1977年学校经中央批准恢复招生。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大学,是司法部部属政法院校中唯一的重点大学。1995年,学校更名为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学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成绩。2008年,学校成为教育部支持重庆市重点建设的高校。201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成为重庆市属高校中唯一一所获批自主招生的大学;8月,学校成功入选全国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成为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教育培养基地、涉外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和西部基层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10月,学校被列入“部市共建”大学行列。

  经过60余年来的建设,学校已经形成多层次、多类型的人才培养格局;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工学、哲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在法学教育方面,成为全国公认的规模最大、学科体系齐全,教学科研力量雄厚,社会贡献突出,在全国法律界有良好影响的高级法律人才培养基地。

  办学特色:“实务教育”和“论辩文化”

  实务教育和论辩文化作为办学特色一直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不管是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教学课堂的活动的开展,或者是第二课堂品牌活动的打造,都共同凸显了我们的人才培养特色。

  在实务教育方面,人才培养方案上对实务类的课程比重加大,在同一门课程的授课过程中最实际环节教学比例也在加重。在教师课堂教学这个环节,我们为了保证教师的实践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学校有制度要求我们的任课老师必须定期到实践部门去挂职锻炼、进行调研,方便他们及时更新工作内容,及时将工作内容和教学内容联系起来,给学生更新的、更实际的信息。

  另外,我们也会邀请实务部门的工作人员各业务骨干进入第一课堂,把实践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现象、新方法介绍给我们的学生。这是在教师这个环节。

  在课堂教学方法上,学校也非常重视采用一些模拟教学、案例教学、观摩教学等方法。另外就是讨论式、论辩式、启发式这样一些教学方法也非常普遍地应用在我们的课堂中。非常有特色的教学方式就是双师同堂。就是在同一门课程的同一个讲堂上,有两个老师来授课。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他会根据讲课的具体内容,有可能两个老师会提出两种不同的观点,启发学生的多向思维、认真地思考,从中得出合理的结论。我们觉得双师同堂对学生的论辩思维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另外一个特色就是我们的论辩文化。可以比较形象的用我们学校一个非常诙谐的比喻,对于政法人才培养,他的基本能力我们概括为“三子”突出,就是脑瓜子、嘴巴子、笔杆子。从“三子”人才的总结不难看出论辩思维的训练对学校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学校现在在论辩文化方面形成了从宿舍、班级、学院、学校等等比较多层次,由官方和民间多类型的普及型参与型的辩论赛体系。在论辩文化参与的过程中,学生的参与面比较广,学生的自由平等,他的理性和创新的思维都能够在这些活动中得到很好的体现。近几年,在论辩文化建设方面也取得了突出成绩,比如说在贸仲杯国际商事仲裁辩论赛、世博杯两岸四地名校辩论赛,还有中国名校辩论赛,以及我们经常参加的国际刑事法院模拟竞赛过程中都多次获得冠军。


编辑:小微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来源 | 新华教育

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