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地方频道-教育职场
访北大教授蔡剑:互联网4G创新教育实现“大众创业教育先行”
2015-05-23 07:00:17
 

  

   大众创业 教育先行

   记者:您认为创新人才是教育出来的吗?

   蔡剑:如果将整个社会看成是人才成长环境,创新人才是能够培育出来的。这不仅仅是学校的培育,还包括整个社会环境、家庭环境、人生经历、个人的素养,另外还有整个互联网对教育的影响,这些因素都是潜移默化的。

  我认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首先必须解决的是人才的问题。没有创新的教育,不可能有创新的人才;没有创新的人才,就不可能有创业的成功。青年人如果缺少专业能力与基本素质,缺乏实践经历与服务意识,单纯盲目创业,结果往往会不尽如人意。办好创新教育首先要改革我们的教育体系,包括理念、课程、师资、实践等等,真正帮到每年七百余万的大学毕业生,近两千万的职校毕业生培养具备基本的做事素质与健康的人格。

  创新教育必须尊重科学规律,我们不能拔苗助长。其实很多创新人才不是科班出身,而是在逆境中成长,可谓时势造英雄,英雄变世界。我们讲人才有“四个商”:PQ(体商)、IQ(智商)、EQ(情商)以及SQ(灵商)。创业者、创新人才最需要的是体现创造与奉献精神的灵商,这通过传统的书本教育很难培养,需要在实践中去磨练塑造,需要在人生经历中去体悟。

  因此说“大众创业,教育先行”。

   万众创新 教育改革

   记者:如何使教育追踪创新“奇点”后的高速发展?

   蔡剑:如果有高速的创新,经济上一定会反映出来。奥地利政治经济学家熊彼特曾提出,企业家通过创新推动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的本源就是创新、创造。我认为,中国经济的物质文化需求一直在高速增长,相对而言国家的创新能力、资源、方法还难以满足民众对创新的需求。因为在教育与人才领域欠债太多,所以中国国家创新力提升需要补很多的课。

  另一方面,我们看到互联网的发展打通了世界文明融合的渠道,这必然带来人们知识结构的调整与素质能力的提升。互联网对传统教育的冲击很大。互联网不仅是以信息技术提升了生产力,而且是人类文明层次的一次普遍升级。互联网变革教育,就如同用核能来替代体能。未来的学校一定要融合于互联网。

   记者:创新性研发体制是否可以作为孵化器单独存在?如何实现向产品的过渡,如何维持研发成本?

   蔡剑:现在孵化器存在多种形式,例如,企业内部建孵化器需要有创新性研发体制,社区街道孵化器需要创新商业环境,学校建孵化器需要创新教育体系。最重要的不是硬件设施,而是软件,服务环境和文化氛围。当下不少科技园区和高校的硬件不错,相对薄弱、缺乏的是软件。另外长期形成的文化生态与创新资源也很重要。我们看到不少城市希望把中关村模式移植到外地,孵化器样子建得很像,但是很多做不起来,因为没有相应的文化生态与创新资源。


编辑:小微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来源 | 新华网

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