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地方频道-教育职场
“狂欢”过后:关于网络文学的远景
2015-05-19 10:00:00
 

  这或许限定了中国网络文学的早期状态。如果检索一下网络文学的一些主要平台,就会发现,除了包括博客、微博、微信等自媒体方式之外,大多依然以一种“自由集市”、“文学大卖场”或“文学超市”等模式运营,人们可以自由地把自己作品传到网上,由网民自由选择阅读,其传播状态和评价尺度几乎全部由读者决定,而运营商或者网络者只是做一些分门别类和数据统计工作,点击量是第一位的、也是唯一的关注点。显然,这种状态或许最大限度地发挥了网络文学的自由度,减少了人们进入文学园地的成本,凸显了读者和市场选择的力量,所以能够迅速赢得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不能不说,正像人类自古以来就存在的乡村集市、自由卖场一样,这种形式的文学存在将永远保持自己的地位和魅力,其意义就在于人们不但能够在其中自由游荡、左顾右盼、自由品尝、评价和买卖,还偶尔获得千载难逢的机遇和发现,自己的作品获得意想不到的欢迎,或者在海量创作中发现真正的艺术珍宝。但是,集市还是集市,超市也只能是超市,尽管它们市场人头攒动,人气很旺,但是不可能满足人们对于文学的期许,不可能带动和引领文学的发展,进而提高整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学品质。

  然而,如上所言,网络文学面前的困境和所面临的问题,恰恰来自“网络”本身及其依赖性,呈现出明显的“买椟还珠”游戏色彩,反而忽略了文学还是文学,不论发表在纸质杂志上,还是网络上,其几千年来凝聚下来的美学特征和意蕴依旧固存,人们对于文学创作仍有不变的期许。如果把网络文学的命运全然交给网络和市场,不在文学性、文学品质方面下功夫,不仅会使网络文学本身一直在低端、低层次状态盘桓,而且还有文学被网络和市场“绑架”的弊端出现,“非文学”的因素会大量进入,最后形成网络文学的萎顿不振。

  但是,这种“网络”与“文学”之间的貌合形离、貌合心离、甚或相互隔绝,“老死不相往来”的情形,是造成网络文学发展目前困境的原因。而这种缘由的存在,当然首先由于网络与文学的结缘自身就是新事物,它们之间的关系需要时间的磨合,再加上能够率先进入网络文学的先行者,多半是网络高人,他们对于文学的热爱多半出自本能和兴趣;但是,问题在于,如果说“网络”对于“文学”的忽略是显而易见的,那么,“文学”对于“网络”及其“网络文学”的迟钝、冷漠和傲岸的姿态,应该在这方面担负起更大责任。很明显,这里所说的“文学”不是抽象的,不是单纯精神意义上的,而是现实的文学界,尤其是文学批评界。长期以来,他们已经养成精神、思想、作风上养尊处优、掌握话语权的习惯,自觉自愿被所谓大话语、“终极真理”所绑架,沉迷于“立言、立功、立德”的永恒境界之中,对于日常生活中的新变化、尤其对于隐藏在人民之中的文学诉求不再敏感和关心,甚至视若罔闻,只关注与名利相关、特别是与自己身家性命密切相关的文化现象——这或许也造成很多人、包括一些网络文学最早的营造者和参与者,甚至一些原先的“文学中人”,对于所谓“文学”及其“文学界”、“批评界”失望至极的原因,不再抱有希望,不喜欢参与,不愿意牵上关系。

  因此,网络文学要摆脱目前困境,跃上新境界,不仅需要“网络”进一步靠近文学,走进和融入文学,用文学方式来发展网络文学,也需要“文学”发力,关注和加入网络文学,通过网络的淘洗,洗去涂在脸上的思想圣贤、精神贵族、道德完人的油彩,走进底层低端的生活之中,体验大众民俗文化的魅力,主动接纳、关注和参与各种文化和文化的新样态、新形式和新机遇,在网络文学中获得新生。

  因为网络不仅为文学创作和传播插上了一对飞翔的翅膀,而且提供自由飞翔的空间——这毕竟是文学自古以来所追求的梦想。我们相信,“网络”和“文学”终究会结成一对和和美美的“伉俪”的,他们也必将生产出更多的属于网络时代的“宁馨儿”,贡献于这个梦想的时代。

  


编辑:小微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相关新闻

来源 | 解放日报

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