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母亲引我走上教师路
■任秀波
一个人如果能把她热爱的事情当做终身的职业,那一定是非常幸福的。
从教十九年,幸福如初。我有幸走在自己所钟爱的教师路上,而指引我走上这条路的人,正是我的母亲。
印象中,母亲似乎什么都会:会做各种小吃;会干地里的各种农活;会做大人孩子的、单的棉的衣服;会织毛衣、钩漂亮的门窗帘子;会打针、配中草药……母亲是个无所不能的人。在农村很少听到“修养”这个词,而母亲是被人形容为“有修养”的人——这一度让我很自豪。
母亲最令我敬佩的,不是上面提到的这些,而是她对自己老师几十年如一日的敬重与照顾。
母亲的老师在我们老家一带是个德高望重的人,大家称他“郭老”,我叫他“郭爷爷”。他是母亲一生中奉如父亲的人。记得很小的时候,我经常跟母亲去郭爷爷家。每次必不会空手:春天里山上采回的第一捧野菜,秋天出的第一茬蘑菇,园子里每一季蔬菜瓜果……一定都先送给郭爷爷和郭奶奶尝鲜。郭奶奶爱吃山上的“柳蒿”,母亲就上山去采。刚开春地里还有冰碴子,只能从地里抠出来嫩红的小叶,连茎都没发出来,大半天才能采上一大捧,用开水烫好了拿去给郭奶奶吃。
郭爷爷和郭奶奶是文革后走到一起的夫妻。他们只有一个孩子,在县城里工作生活,家里平时就是两位老人。农村家里的活计大到春种秋收,小到铲地、腌酸菜、年节前的打扫卫生,妈妈都记在心里,从不拉下。我们每到郭爷爷家,也不见外,赶上饭好了,上桌子就一起吃,跟到了自己家一样自在。有一次我们去正赶上郭爷爷家的小叔叔在,饭后我听小叔叔对母亲唠嗑时说:“姐,说真的将来老人要是有不在的那天,这家里的一切都应该是你的,我是没有资格要的。”
我那时还没上小学,总是弄不清楚复杂的亲戚辈分,母亲经常帮我论一论。我问:“那郭爷爷和郭奶奶是咱家的什么亲戚?”母亲说:“我们两家并不是亲戚,但是你郭爷爷是我初中的老师。”母亲当时的语气似乎告诉我,“老师”是要当做亲人去敬重、去关心的。
每年郭爷爷过生日,母亲都带我们去祝寿。有一次我记得郭爷爷在沙发上坐着,周围站着坐着很多人,其中有一个四十多岁的人,紧紧握着郭爷爷的手,一边说话一边流泪,一个大男人哭得跟个孩子一样,母亲说他也是郭爷爷的学生。那时我似乎又知道了,老师可以像父母一样,甚至是超过父母可以让人袒露真性情的人。
懵懂中,我隐约感觉到,老师是既让人尊敬又让人亲近的。在我小小的心里,始终有这样一幅让我感动的画面—— 一大群学生围在老师身边回忆过往,流着眼泪欢笑。
就是这样的很多幅美好画面,一次次保存在我的记忆里。当我上了小学,第一次写理想的时候,第一次思考“我长大了要做什么”的时候,这些美丽的画面突然跳出来,好像是自己“蓄谋许久”的,没有任何犹豫,我告诉自己,我长大了就要做老师。我的选择从未改变,我想这一切,也许都源于童年那份美好的回忆。
郭爷爷活到八十多岁,母亲一直侍奉在身边……如今,怀揣着最初的梦想,我为人师近二十年,母亲一直是背后最支持我的人。每天和学生在一起见证他们成长的同时,自己也在成长,这种幸福如栀子花开般恬淡悠长。每当学生们从远方捎来问候或者留在身边的学生一起小聚,这种幸福如陈年老酒愈久愈醇香。
感谢母亲当年的耳濡目染,指引我走上从教之路。感谢母亲曾经给我诸多美好的回忆,支撑起我的梦想,让我这一路上无论经历多少挫折,受过多少苦累都不改初衷,甘之如饴……
(作者单位:吉林通化通钢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