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社会实践 助力学生成为“卓越工程师”
“我们关于道路交通规划的方案已经被宁波市轨道交通办公室采用,陆续在鼓楼、环城西路、世纪大道得到应用,今年的镇海规划方案也将付诸实施。”宁波工程学院交通运输专业本科生姚玲亚在汇报社会实践项目时显得十分自豪。她兴奋地说:“通过社会实践,我们在老师指导下绘制了大量的规划图,学到了很多书上学不到的东西!”姚玲亚同学的话代表了学校大部分参与社会实践同学的心声。
团队化管理
团结协作撑起梦想天空
“在这个实践团队中,我们取长补短,互相扶持,并一起努力实现了我们的青春梦想,我觉得我们每一个人在团队中思想境界都升华了,专业能力更是得到大幅提升”。化工学院的陈炜珊这么描述其国赛经历,在2014年第八届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中,他们力挫群雄,捧回了全国总决赛特等奖的金杯。
回忆起参赛过程,令队长陈炜珊感慨良多,感触最深的还是社会实践的团队化运作,为最后登顶搭建了成功的阶梯。据了解,该校规定社会实践的项目必须由3人以上组成团队,旨在培养学生沟通、合作、分享、交流等能力,不仅让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学以致用,提升了实践技能,同时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各团队的同学也普遍反映,通过团队合作,大家培养了感情,增进了友谊,学会了合作,以后走向社会也是终身受益。
项目化运作
目标明晰催人奋进
项目化是宁波工程学院创新社会实践高扬的大旗,行动计划明确要求要以案例、问题等项目为中心组织社会实践活动。
“刚上大学的时候,我的梦想就是要成为一名工程师,经过项目化的学习和实践,我觉得向自己的梦想迈出了一大步,也更坚定了我做一名卓越工程师的理想和信念。”来自学校机器人团队的郝文渲信心满满。为什么他能如此自信?这还要缘于他报名参加了学校统一组织的机器人设计项目。2011年开始,学校的机器人设计实践项目公开招募有兴趣的学生,郝文渲顺利加入这个项目,负责机器人内部编程方面的一些具体工作。“为了完成舞蹈机器人竞赛项目,学生们困了就在实验室里休息一会儿,饿了就叫外卖,项目进度比我预期的提前了一个多月。”机器人项目指导老师钟秋波对这些90后学生也是赞不绝口。
宁波工程学院机器人项目小组就是在项目化运作这个实践平台上锻炼和成长起来的,2011年以来已经先后夺得四项全国一等奖、四两项全国二等奖、三项全国三等奖,其中2011年夺得全国一等奖的灭火机器人团队,在2012年还作为中国仅有的代表奔赴美国参加了国际比赛,最终林浩杰获得家用机器人灭火比赛大学组第五名,杜克方和董春雷组成的Flying团队获得家用机器人灭火大学组第六名。
学分化考核
考核与激励相得益彰
学校创新大学生社会实践行动计划统合了4个原有分散的实践学分,属于必修课程。学生对这样的学分化考核方式有意见吗?“我们觉得这样的改革比以前更科学,把专业课的实践学分放在社会实践项目上,调动了我们参加社会实践的积极性,而且这样的考核有据可依,我觉得更为规范。”来自建工学院的陈凯同学非常认可这样的变革,这也能代表绝大部分同学的意见:即打破大呼隆的印象派评分势在必行,且更具激励效果。
“春风吹和煦,桃李尽成行。”据了解,宁波工程学院是改革开放后德国援建我国的四所应用型高校之一,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一起成为全国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单位之一,2014年加入中国应用技术大学联盟,同年成为首届“长三角地区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理事会主席单位,学校高度重视实践育人工作,目前学校已对学生开放所有的实验室、建立了180余个校内外实践基地。学校培养的学生毕业后在专业领域大多成为“行家里手”,“卓越工程师”培养成效显现,因此被媒体誉为“最受企业欢迎的学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