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呼和浩特4月23日电(记者于嘉 张毅荣)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一家名为“青雨巷”的书吧里,“吧主”张鹏等待参与免费换书的读者。2小时过去了,还未迎来一个人。
“书吧开业近半年,投资大,顾客少,心情有时很低落。”张鹏说,他已在书吧投入近25万元,但每个月的营业额仅3000多元,这一经营状况让他有些吃不消。
与张鹏的境况类似,中国一些实体书店经营者在电子阅读盛行、电子商务发展及经营成本升高的环境中接受生存与发展挑战。
今年40岁的乔祥飞16年前靠5万元起家,在呼和浩特经营起名为“仁路书业”的民营书店,2008年书店面积超过1000平方米,拥有5000多名会员。2013年,因场地租金剧增,严重入不敷出,书店经过几易其居而分解和“退隐”在2所学校里,成为校园书店。
“这2年书店举步维艰,卖书的利润只够房租,而水电、物业、物流和人员工资却没有着落。”乔祥飞说。
中国“老字号”实体书店——新华书店也面临困境。内蒙古新华发行集团一名工作人员透露,位于呼和浩特中山西路上的新华书店出现亏损,只能靠集团其他收入填补漏洞。
“每家书店都有自己的文化性格,一遇困难就关门停业非常可惜,对于读者来说,也是一种损失。”呼和浩特市中山书店经理曹晖说。
虽面对诸多困难与挑战,中国不少实体书店经营者依然坚守本业,推陈出新,通过调整图书结构、增加线下活动等方式,变阅读为“悦”读,为读者提供更好的读书体验,并取得一定效果。
据有关监控数据分析,2014年全国实体书店零售同比增长3.26%,而一线城市大型书城的零售增幅则超过了8%。
经营30年的呼和浩特市中山书店,去年开始转型:书店砍掉了教辅类图书,专营文艺、社科类书籍,主要面向热爱文化类图书的大学生和职场人士,并开辟一块提供饮品的读书空间,定期举办读书分享活动。
“之前没在经营上花心思,做得很累。经过转型,我们专做这几块内容,不仅做得轻松,营业额也逐步上升。”曹晖说。
世界读书日这天,乔祥飞以他的书店为平台,举办图书展和征文比赛,吸引百余名中学生参加。“让学生在读与写的过程中体验书籍带来的愉悦和成就感,增加他们的阅读兴趣,正是我们校园书店的出路。”他说。
张鹏对书吧的未来信心满满。他正在通过线上和线下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在微信公众平台上推荐或撰写有关读书的文章,每周还组织读书会、摄影沙龙、吉他弹唱等线下活动,书吧的人气也逐渐上升。
在呼和浩特市一家大型商场12层,营业1年多的新华书店城市书房400平方米卖场内,图书、期刊、冷饮、咖啡、创意产品等应有尽有,还有免费WIFI和电源插口。
“书房开业以来,平均每天接待500多位读者,销售额日均8000元左右,最多时达1.6万元。”城市书房一名店员说。
对于实体书店的明天,很多书店经营者都怀揣希望。
“用更多创意,提供更好的阅读体验,是实体书店的发展出路,也是我们书店经营者的责任。”乔祥飞说,“也希望更多人将阅读养成习惯,就像洗脸、刷牙一样,用阅读洗涤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