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单位人”变“系统人”教师轮岗迈出第一步
日前,教育部公布首批19个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县管校聘”示范区。所谓“县管校聘”,主要是为了促进教师交流轮岗,将教师关系归于县级教委,由学校聘任,使教师由“学校人”变为“系统人”,打破教师交流轮岗的管理体制障碍。
对于教师的聘用、管理,教育部以前的说法是“省考,县聘,校用”,现在改为“县管、校聘”,其用意其实都一样,就是以此在县域内对教师使用进行统筹,在县域内推进教师交流、轮换,促进县域内的义务教育均衡。
把教师从“单位人”转变为“系统人”,从轮岗角度来说,确实扫除了“校籍”障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交流、轮换就变得顺畅。事实上,从“县聘,校用”改为“县管,校聘”,就反映出县、校对此的不同认识。县聘,表明招聘的权力在县教育部门,学校只是使用县教育部门招聘来的教师。不少学校反映,学校连招聘教师的自主权也没有,也就难以使用好教师。而校聘,则表明招聘的权力掌握在学校,上级部门只是对所有教师进行统一管理,虽然两者都把管理权交给县级教育部门,但相对来说,县聘更有利于轮换,而校聘则可能由于学校的原因,让轮换不那么顺畅。
实行义务教育教师交流轮岗,本就存在县级统筹和学校自主办学的问题。要处理好这一问题,就要明确政府统筹的责任和学校自主的权力边界。政府的统筹责任,一是在县域内,做到所有公办学校的办学标准一致,不同学校的教师待遇相同,为鼓励教师到乡村地区教书,提高乡村教师待遇,高于城市学校教师。二是建立教师交流轮换的长效机制,明确县域内教师轮换的比例、方法,做到整个轮换公开、公正。
目前的问题是,不少地方政府部门并没有在辖区内实现办学标准一致,乡村学校老师的收入还很低,因此,区域内的学校对教师的吸引力各不相同,招聘冷热不均,而轮换也比较艰难,而且,由于区域内学校众多,一名教师从城区一所学校轮换到城区另一所学校是轮换,从城区轮换到乡村也是轮换,但由于学校的办学环境不同,因此,很多教师并不希望自己轮换到乡村,在这种情况下,提高乡村学校的待遇,制定公开、透明的轮换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
学校的自主办学,更多地体现在给教师自主教育的权利,实行学校民主管理上。我国目前的中小学校,办学并不均衡,可学校办学模式却大同小异,千校一面,不同学校使用的教材一样、教学方式一样、管理模式一样,追求的目标也一样,这是因为学校没有办学自主权,学校实行行政治校,而不是教育家办学。
无论是学校聘用,还是学校使用,都需要学校的治理,实行民主管理,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在聘用上,不能由行政领导决策,而需要建立专业的招聘委员会,对应聘教师的能力进行考核,公开招聘标准、过程,否则,不受制约的行政权力,可能会滥用聘任权力,滋生用人腐败;在使用上,也不能由行政部门主导对教师的考核、评价,而应对教师的教育能力和教学贡献,进行教师专业同行评价,这有利于教师专业化、职业化发展,防止教师的评价受行政因素影响,而且,有教师同行评价做基础,教师的轮换,也会从实现教育均衡角度推进,而不是异化为行政领导按自己的意图对教师岗位进行调整。
因此,把教师从“单位人”转变为“系统人”,只是实现教师交流、轮换迈出的第一步,还需要进一步明确政府和学校的权责。在强调政府均衡投入责任的同时,落实和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这样既推进均衡,又让学校办学有特色。(何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