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订阅手机报国际 中国 博览 财经 汽车 房产 科技 娱乐 体育 时尚 旅游 健康 移民 亲子 社区 专题
中国日报 中国在线 头条国际 国际快讯 军事台海 精彩图片 国际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消费旅游 能源在线 外交讲坛 独家策划 风云对话 中日论坛 评论 特稿 新闻汇总 海外看中国 E-Weekly
中国在线> 地方频道-教育职场

时评:休息休假权亟需法律强制保障

2015-04-10 15:09:35   来源:羊城晚报   作者:潘洪其
中国日报-看世界+加关注 打印 发送 字号 T | T
[提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日前印发,其中强调保障职工休息休假的权利。 休息休假是职工依法享有的基本权利,其实现状况如何,相当程度上体现了公民权利的保障水平。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日前印发,其中强调保障职工休息休假的权利。《意见》要求完善落实国家关于职工工作时间、带薪休假等规定,督促企业依法安排职工休息休假;加强劳动定额定员标准化工作,指导企业制定实施科学合理的劳动定额定员标准,保障职工的休息权利。

  休息休假是职工依法享有的基本权利,其实现状况如何,相当程度上体现了公民权利的保障水平。我国在保障职工休息休假权方面已有相应的法律法规,但职工休息休假保障总体上仍处于较低水平。近年来,一些地方和企业屡屡发生职工“过劳死”事件,以极端的形式和惨烈的局面,暴露了职工休息休假权保障的软肋和短板。此次中央发文专门谈及保障职工休息休假权,表明“过劳死”频发背后的职工休息休假权受到侵害的问题,引起了中央政府和全社会的高度重视,这一问题也已到了必须认真解决的地步。

  一些职工的休息休假权得不到应有的保障,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企业和用人单位凭借在劳动关系中占据的强势地位,粗暴侵害职工休息休假权,包括强行安排职工超时上班、节假日加班,且不按规定足额支付加班加点工资,职工如果提出异议或稍有不从,就动辄以“不干走人”相威胁。一些职工迫于严峻的就业形势,担心“对抗”老板会丢了工作,只能被动接受不合理的工时安排,违心走上“过劳”之路。

  另一种情况是,企业和用人单位在管理上相对“人性化”,能够按规定支付加班加点工资,甚至不惜用比较丰厚的报酬来“诱使”职工超时上班、加班。一些职工为了“多劳多得”,自愿接受企业给出的“高薪加班”条件,甚至主动争取超时上班、加班的机会,把自己推上了“过劳”之路。前一种情况在中低端制造业中比较普遍,蓝领“过劳死”前些年已屡有所闻,后者主要存在于中高端服务业,白领“过劳死”悲剧近几年更日见其多,甚至有的白领陷入“拼命挣钱,钱在命殁”的怪圈,令人唏嘘。

  上述两种情况,具体表现形式有所不同,但悲剧性的结果却大致相同,都凸显了一些企业和用人单位缺乏定额定员标准、工时安排粗疏混乱、职工权益保障严重滞后的严峻现实。要遏制企业随意安排超时上班、节假日加班,以及用丰厚报酬“诱使”职工超时上班、加班,亟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职工上班时间、加班条件、带薪休假等作出限制性和强制性规定,企业如果违反规定安排职工超时上班、加班,须受到严厉的制裁,造成严重后果的,企业负责人甚至要承担法律责任。

  保障职工的休息权和休假权,要靠职工自己依法行使和维护权利,也要靠工会组织认真履行职责,当好职工维权的“保护伞”,更要靠立法和执法的强制性力量。这种力量最终要集中施加于企业,使企业既不敢违法强行安排职工超时上班、加班,也不敢用丰厚报酬“诱使”职工超时上班、加班,违者将支付沉重的代价。

  发达国家在这方面已有很好的经验。如英国早在1802年就通过《学徒健康与道德法》,规定18岁以下学徒每天劳动时间不得超过12小时,禁止学徒在晚9时至次日凌晨5时之间上班;1993年欧盟出台《工作时间指令》,要求成员国设定强制性的“最高工时”,以保障工人的休息权和健康权。这些经验颇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潘洪其 作者为北京青年评论家)


编辑:小微

...
...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30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
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来源:360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