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订阅手机报国际 中国 博览 财经 汽车 房产 科技 娱乐 体育 时尚 旅游 健康 移民 亲子 社区 专题
中国日报 中国在线 头条国际 国际快讯 军事台海 精彩图片 国际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消费旅游 能源在线 外交讲坛 独家策划 风云对话 中日论坛 评论 特稿 新闻汇总 海外看中国 E-Weekly
中国在线> 地方频道-教育职场

示范课要力戒“三秀”

2015-04-08 09:05:00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
中国日报-看世界+加关注 打印 发送 字号 T | T
[提要]  最近听了几节公开课,总感觉不吐不快。公开课作为教师之间交流教学经验、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的方式,值得提倡。脱去公开课的“秀衣”,让公开课返璞归真,还公开课以本来面目,是对每一位教师的职业要求,也是提高课堂质量、打造理想课堂目的之所在。
 

  原标题:示范课要力戒“三秀”

  最近听了几节公开课,总感觉不吐不快。上公开课、听公开课、评公开课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研究活动。公开课自然具有一定的示范性,这不仅体现在教学形式的示范性,更重要的是体现在教学效果的示范性。但令人遗憾的是,很多示范课变成了表演式的“作秀课”,失去了公开课的应有之义。

  一是“秀”课堂气氛。课堂是否活跃,学生是否积极,是评判一节公开课的重要依据。但有气氛的课堂、有学生参与的课堂并非都是有效的课堂。有些教师为营造课堂气氛,挖空心思,把注意力集中在表象的创设上,而忽视了课堂内涵的挖掘。如有的老师将学生举手不举手、回答问题的声音响亮不响亮作为评价学生课堂表现的重要内容。这本身无可非议,关键是这些气氛的形成,不是学生因主动思考而引发的,也不是学生因情感触动而引发的。看似学生表现积极、课堂气氛活跃,实则学生是处于被动地位的。课堂上学生跟着老师走,少了质疑和质朴,多了矫作和浮躁,不利于学习目标的达成,更谈不上课堂的高效。

  二是“秀”教学模式。在一节“安全主题”教育活动课上,执教老师出示了近期发生的学生溺水死亡事故案例,然后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你还知道哪些学生溺水死亡事故?众所周知,小组教学是被普遍认可的一种教学方式。老师为了体现这一教学理念,就特意安排了这一环节。但学生搜集到的溺水死亡事故需要讨论吗?显然是不必要的,只需要让学生在班内交流一下就可以了。不该讨论的问题就不讨论,不该交流的问题就不交流,切忌走入为讨论而讨论、为交流而交流的误区。有的执教教师在适当的环节安排了小组学习交流,但自主交流的时间过短,使小组学习走了过场。比如在一节“中国梦,我的梦”主题教育活动课上,在“各小组交流自己的梦想,并确定本组发言人,讲讲自己的梦想和对祖国的祝愿”环节,小组交流时间还不到一分钟就匆匆结束了,接着进行了班内交流。试想,在短短的几十秒时间里,学生的讨论交流能充分吗?这样的交流能达到教学目的吗?

  三是“秀”多媒体课件。有些学校硬性规定,公开课必须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授课。于是,多媒体逐渐演变成了集声、光、色、图、动画为一体的“微型电影”,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传统的板书没有了,传统的挂图没有了。泛滥的多媒体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教学主题的淡化,教师只是放映员,而学生只是观众。如此一来,课堂上缺少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缺少了教师思维的引领、学生思维力的迸发。一节课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要发挥课件的辅助作用,把有限的时间放在教学重点的把握和难点的分析上,而不是让课件占领了学生思维的时空。

  公开课作为教师之间交流教学经验、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的方式,值得提倡。脱去公开课的“秀衣”,让公开课返璞归真,还公开课以本来面目,是对每一位教师的职业要求,也是提高课堂质量、打造理想课堂目的之所在。


编辑:小微

...
...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30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
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来源:360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