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郑州金水区校园足球发展纪实:踢球成为学生生活方式
郑州市金水区金桥学校学生在大课间进行踩球练习。本报记者 余闯 摄
近日,记者走进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农业路小学,浓郁的足球文化气息迎面扑来。
金水区是郑州市的中心城区,有中小学生9万多人。自2009年校园足球走进河南省中小学以来,金水区坚持校本化实施、制度化推进、品牌化引领,加强组织、师资和场地保障,普及足球技能,让广大中小学生享受到了踢球的乐趣。
大课间学生玩足球
开发足球校本课程
上午9点40分,伴随着动感十足、鼓点明快的音乐声,金水区农业路小学的大课间开始了。全校所有学生每人手持一个足球,踏着鼓点、来到操场,进行踩球、运球等脚法练习,做足球操,整个校园因为孩子们跃动的身影变得沸腾起来。
从2012年开始,金水区在河南省率先实行每天上午、下午两个大课间制度,总计1个小时,纳入学校主课表,将其作为中小学生掌握和强化体育技能的主阵地,以及学校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开展情况的展示平台。
“大课间如今已成为有效开展校园足球活动的一张名片。”金水区教育体育局副局长邱云说,在“健康第一”思想指导下,体育课、课外体育锻炼、大课间活动等学校体育活动,都是学习足球技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课程。
在金水区,中小学按照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精神,结合学校师资、学生、场地、传统特色等因素,自主开发足球课程,科学设置各水平段课程目标,制定课程规划。同时,实施足球课程“442”推进策略,即每学期体育课时的40%实行足球技能项目教学,40%进行必授基础技能项目教学,20%作为其他自选项目教学时间。
在农业路小学大课间上,四(5)班学生程换换娴熟的颠球动作吸引了记者的目光。她告诉记者:“最多时能连着颠128个球。”
“换换是学校足球社团的,入团一年多时间。”校长张彩霞说,学校先锋足球队成立于2009年9月,从起初的二十几名队员发展到现在所有社团中人数最多、热情最高的社团,“足球项目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
而在金水区金桥学校上午的大课间,全校2000多名学生玩转足球的场面可谓气势恢宏。校长冯宇说,金水区教体局推进体育特色文化建设,农业路小学它们都是“乐享足球”项目发展学校。
冯宇拿来了一摞摞的足球校本教材。记者看到,书中按照体育教学层次和水平,以足球基本技能和文化普及为主要内容,在训练设计和课时安排上都做了详细介绍,实现了校园足球实施过程校本化。“经过6年扎实的基本功练习,孩子们既增强了体质,又能运用战术对抗比赛。”冯宇说。